-1-专题六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独立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2-想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途径,产生了五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展完善。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历程历程代表人物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林则徐魏源曾国藩“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文化的根基未有任何触动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自由平等、民权、民主共和康有为、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孙中山主张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暴力推翻清政府。虽然此时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前期彻底否定了封建传统思想,清算了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已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2)学习过程-3-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主题:救亡图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4)学习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民族危机下的西学东渐【真题典例】1.命题点:严复介绍西方进化论的目的(2018·高考全国卷Ⅲ,T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满分秘籍]扣题眼:紧扣题干材料,严复宣扬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也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从救亡图存角度理解严复的目的。析错点:严复将译书与其救亡思想主张相结合,不是在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变革政体,不主张反清革命,也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答案试解】D2.命题点:维新思想(2016·高考江苏卷)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4-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满分秘籍]扣题眼:材料“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表明维新派既关注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析错点:严复没有选择中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不能说明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在1897年之前,中国有《昭文新报》《申报》等;题干材料没有提及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在湖南以谭嗣同为首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答案试解】B【预测演练】1.(命题点: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B.“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C.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D.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解析:选C。据材料“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可知,保守势力所代表的落后社会心理阻碍了近代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阻力很大,而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推行“中体西用”,但与材料中“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的表述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新式学校同文馆”“留美幼童”可知,中国社会并非故步自封,排除D项。2.(命题点:清朝向西方学习态度的变化及原因)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选A。本来是想学习西方,到20世纪初却对西方“失望”,是因为看到西方不好的一面,联系时间,可知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故A项正确。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真题典例】-5-1.命题点:新三民主义的影响(2014·高考全国卷Ⅱ,T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满分秘籍]扣题眼:紧扣材料中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历史状况分析。析错点:不同的军阀代表不同的利益,思想不可能趋同;标榜主义是迎合民众的需求,装饰名声减少矛盾,自保凭借的是武力;材料没有体现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的理解。【答案试解】C2.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对象(2019·高考全国卷Ⅲ,T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满分秘籍]扣题眼:解读题干,理解陈独秀思想内涵判断其意图。析错点:材料未体现国家至上;材料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材料信息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答案试解】B3.命题点:新文化运动思想的转变(2019·高考全国卷Ⅰ,T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6-[满分秘籍]扣题眼:据材料中时空观念及“‘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的变化思考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析错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据材料信息可知认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知识分子有所减少,但资本主义政体模式没有被知识界全盘否定;材料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关。【答案试解】A【预测演练】1.(命题点:孙中山思想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B.发动护法运动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D.创立黄埔军校解析:选C。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民族部分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特色,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同时在民权部分强调了民主权利应是所有人共有,不能为少数人所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而民生主义部分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更加贴近人民群众需要。2.(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解析:选A。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排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思潮涌现,排除C项;材料未将新闻出版业与其他行业比较,排除D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7-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全民族抗战时期——成熟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念,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5.新中国成立初期——进一步发展《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二、邓小平理论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邓小平支持下,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提出: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完善: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回答课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四、科学发展观1.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回答课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提出与确立(1)首次提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2)写入党章: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3)写入宪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