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讲到,“商汤前后,夏、商、周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并立,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后人所想象的那种君臣隶属关系。……那种君臣上下隶属的体系,是从周公东征胜利,占领了广大地区,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说明A.周公东征前国家尚未正式形成B.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D.世袭制到周公以后才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目关键词“商汤前后”“民族并立”“地位是平等”可知相互之间并立平等关系,“周公东征”“创立……分封制”“君臣上下隶属”逐渐形成,可知此时形成了君臣上下隶属关系,相比较商汤前后并立平等关系,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故C项正确。夏就是第一个国家,在周王东征以前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分封制只是形成君臣上下隶属关系,层层分封,无法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主要依靠宗法制来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世袭制从夏朝开始,故D项错误。所以选C。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A.秦汉丞相位高权重B.秦汉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汉时期,丞相统领百官,相权极重,能够与皇帝的君权相争,因此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对重要的矛盾,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终,说明-2-皇帝权力至高无上,D正确;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终,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并非丞相位高权重,排除A;秦和西汉前期,丞相统领百官,位高权重,B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错误。3.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A.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B.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C.元朝初年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D.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反映的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纠劝,常常招致行省官的反纠劾,在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后情形才逐渐减少,这种变化表明元朝初年监察制度在逐渐走向完善,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行御史台只是监察行省官,而不是控制行省,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4.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答案】B【解析】材料“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可以看出,无论是招录南方还是北方人,都是由朱元璋决定的,体现了皇权凌驾于官僚体制之上,故B项正确,A项是表象;C项说法错误,南宋以来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南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3-5.《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A.宗法观念B.忠孝观念C.遵守秩序观念D.崇信佛道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抓关键词“敦崇礼教”、“为子尽孝”、“长幼有序”,都是儒家思想,ABC三项都体现了儒家思想;而佛是外来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目的要求。故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观念6.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等信息可以分析的出材料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故选C;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古代的政治体制与现行制度某些特点相似,并非指的制度相似;D项材料信息并未讨论。故选C。7.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当伯里克利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4-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的完全监督C.直接民主导致权利被滥用和误用D.体现了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雅典民众对伯里克利及演说家的攻击及惩罚反映了公民对决策者决策失误的监督与追责意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特点,故D项正确。A项,题干反映雅典公民参与城邦管理的合理权利,并非情绪化,排除。B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直接民主下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排除。8.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如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B.罗马法不能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贵族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贵族可以利用罗马法去争夺其他贵族的财产,这表明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工具,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项表述错误,排除;罗马法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不准确,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局限9.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5-所评价的是A.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B.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C.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等法案规定国王依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权力被限制,由此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是在保留原来的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制度创新,符合“顺利地在旧瓶装进了新酒”“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等信息,故D项正确;美国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故B项错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并非“宪法方面的胜利”,故C项错误。10.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移民禁令,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做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说明美国A.总统掌握行政权B.法院法官对总统令有裁决权C.实行分权制衡D.国土安全部对法院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实行分权制衡,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因此法官可以对总统禁令作出暂停实施的裁决。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只有联邦法官对总统令有司法审查权,排除B项;国土安全部作为行政机关应当对总统负责,排除D项。【点睛】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在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授予三个彼此独立而又平等的部门的前提下,三权之间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其中司法审查权是最高法院制约国会和总统的有力-6-武器。在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中,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11.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①是1871~1918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②是二战后在分区占领基础上,英法美三国控制的区域和苏联控制的区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③是二战后形成的四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④是东欧剧变后,1990年重新完成统一的德国。因此C项正确;选项A、B、D排序有误,排除。12.17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但当时美元在南北各州的价值不等,法国、西班牙等国货币也在美国流通,导致当时美国金融混乱的主要因素是A.英国殖民统治阻碍统一市场形成B.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C.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答案】C-7-【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785年可知此时美国实行邦联制,地方各州权力过大,邦联政府软弱无力,虽然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所以仍出现了金融混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故C项正确。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A项排除。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是在19世纪上半期,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是在2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D两项排除。13.《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在全盛时期建立农民阶级政权,仍然保留封建特权和等级,没有实现运动初期的平等口号,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B项没有出现特权阶级,故B项错误;C项没有平等许诺,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也没有形成特权森严与平等许诺的反比,故D项错误。14.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起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表明A.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B.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C.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D.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起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是西方获得了在中国合法传教的权利,D选项符合题-8-意。接受不接受宗教信仰自由,材料不涉及,A选项排除。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材料未体现,B选项排除。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材料也没有体现,C选项排除。15.以下是晚清时某国领事馆为其本国国民所颁护照的具体内容。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列强势力己深入到中国内地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到破坏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天津条约》内容,这反映出列强的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中国内地,故A项正确;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B项错误;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南京条约》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请照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