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两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古代政治制度的准备——商周时期政治制度[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夏、商的政治形式——王位继承、一家一姓1.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教材拓展]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周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概况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商朝的旧贵族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诸侯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初期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影响(1)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2)消极性:后期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趋于瓦解。[教材拓展]分封制的发展演变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商代逐步形成,西周盛行;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代封国制及魏晋以后的历代分封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天下归宗1.实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5.影响(1)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2)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宗法制奠定西周政治的新格局西周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也使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从此以后,西周的分封制具备了推行的理论依据,世卿世禄选官任职制度也有了实施的组织条件,从而为西周社会政治新格局的出现提供了基本前提。——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一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3——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通“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指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解读](1)史料一出自近现代史学家的著作,主要介绍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句话体现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二、三句话说明了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2)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其中关键信息“诸侯先畔(通‘叛’)”“天子拥空名于上”“列国擅威命于下”说明周王朝后期,地方诸侯分裂割据,挑战天子权威,这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试答:(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试答:【提示】(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政治体制。(2)趋势:逐步瓦解。原因: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纽带难以维系;井田制瓦解,使其失去了经济基础。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朝等,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来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4联姻称为“秦晋之好”。►探究二宗法制的目的及影响史料一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吕氏春秋》史料二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解读](1)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主要强调了宗法等级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其中关键信息“不使诸侯疑焉……不使大夫疑焉……不使庶孽疑焉”体现了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2)史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宗法制下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睦、宗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但若引导不当,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试答:(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试答:【提示】(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和各级贵族权力的稳定。积极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2)凝聚亲情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寻祖探源、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一些家族重修家谱、族谱等。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5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4.历史遗存影响: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修订家谱、追根寻缘等社会习俗。►探究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解读]该史料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思考]根据史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后在社会政治制度方面有何重要变化。试答:【提示】变化:地缘社会取代血缘社会;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政治统治从分权到集权。“家国一体”的含义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宗族不但是生活生产的基本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延伸。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分封制崩溃,但其核心的宗法观念与“家国一体”的传统,逐渐嬗变成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家长制等制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姓家族绵延不绝,持续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辈分分明、有史可稽的著名宗族。孔姓家族历经千年,繁衍日盛,人口众多,但其字行辈分始终排列有序至今不乱。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五十五代为“克”,五十六至八十五代字行为:“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姓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修第八十六至一百零五代字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6——摘编自《孔姓宗族特征》材料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摘编自《美国四大家族》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要求先结合两则材料提取各自关于姓名的信息,寻找出两者之间不同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所以答案必须要分成两个部分,即不同的信息和相关的说明,之后结合所学有关政治或者思想文化的知识得出相应的原因,再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一信息:(姓与名顺序的差异)中国汉族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英语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姓”。说明: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地位。示例二信息:(家族内部不同代际之间名字的差异)中国排字论辈,代际分明;而西方国家代际之间有重名现象,代际差别不大。说明:古代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的影响,名字象征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体现“贵贱有序,等级分明”观念。西方国家深受西方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名字只是一种个体的符号,因此彰显自由、平等的观念。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3.宗法文化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4.修祠堂、族谱有助于加深对祖先、家乡的认识,有利于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合肥调研)《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A.国家统一安定B.王权高度集中C.实行血缘政治D.违背历史潮流7C[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等可知,“小康”之世实行血缘政治,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安定是“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的共同诉求,不是“小康”之世的特点,故排除A项;“大人世及”与“王权高度集中”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故排除B项;D项无从体现,排除。]2.(2019·湖南六校联考)西周初年多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势力后,分封宋、卫等国。这说明西周时期()A.分封制是当时的一项制度创新B.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D.政治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C[根据材料可知,周初的分封是在“平定”“征服”一些地方势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举措有利于将既得的成果固定化,因此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3.(2019·张家口调研)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室同姓宗亲和异姓功臣等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A.通过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B[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会导致地方势力过大,不利于加强王室集权,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