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2.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A.世袭B.中央任命C.恩荫D.科举选拔3.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举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中央集权B.监察权力C.专制皇权D.改革力度5.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的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于是形成了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由此可以推断A.阁臣位高权重,可比肩宰相B.阁臣辅助朝政,且便于控制C.内阁统筹政务,居六部之上D.内阁深受信赖,可遇事裁决6.如下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封建时代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秦始皇皇陵长城大运河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C.科学技术的先进D.手工业的发达7.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情况属于史学研究的“历史解释”的是-2-A.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D.1684年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8.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该看法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说明了英国侵略的真正目的C.夸大了文化观念的影响D.强调了中英冲突的偶然因素9.太平天国制定了繁琐的“礼乐制度”;对诸王及其妻子儿女、亲戚和各级官员的称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吏之间,上下的等级界线也十分严格。这说明太平天国A.追求合理社会秩序B.崇尚绝对平均主义C.认同封建等级观念D.效法西方礼仪制度10.历史学家张岂之《中国历史》描述:“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此历史现象发生于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1.《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12.1930年代,对于五四运动,国民党一方面认为它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上述材料体现出A.国共两党阶级矛盾在逐渐加深B.国民党否定五四运动学生革命精神C.政治立场是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D.五四运动是由国民党组织领导的13.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中共“三大”的召开B.遵义会议的召开C.八·七会议的召开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4.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3-目录序号内容三南开学校八黄埔军校九十二南昌起义二十六坚持在重庆(上)A.五四义暴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C.长征路上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15.为驳斥日本《产经新闻》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A.画家李自健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B.日本报纸关于日军南京杀人竞赛的报道C.中国拍摄抗战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D.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6.下图为1943年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比例示意图。当时参会代表的这种比例结构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行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有利于民族战争的开展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17.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史实结论A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揭开了筹建新中国多党联合执政的序幕B1964年1月28日,法国《世界报》刊登了中法两国建交的公报中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C1964—1974年十年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社会主义民主政-4-大会治遭到彻底破坏D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18.2008年,四川成都规定在农村建立村民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其中村民议事会负责日常决策,村民会议负责最高决策,村委会是一个执行机构。这一机制的出现反映了A.三权分立原则在农村确立B.依法治国方略已落到实处C.人民代表大会深入村一级D.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19.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召开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据统计,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余人,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21.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那就是、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其中横线处应填入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③平等互利④平等互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写到:“在1949年后的30年里,海峡两岸曾拒绝承认彼此的存在和合法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往来,而且处于实际的战争状态。然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双方发生了重要变化。”能够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有①《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②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④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5-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24.多山多岛环海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工商航海业,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成就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彼得一世改革25.《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这体现出罗马法A.维护平民利益B.限制贵族特权C.保护私有财产D.消除阶级对立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二、非选择题(50分)26.(20分)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结合所学,分析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6分)▲-6-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职责是什么?(2分)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及两大矛盾的演变趋势。(6分)▲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6分)▲27.(13分)20世纪,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谱写了一部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德国等8国(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3分)▲材料二正是在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十四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十四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期间列强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并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材料三(3)以上图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写照。写出其中一个你熟知的事件名称及-7-其历史影响。(4分)▲28.(17分)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中美关系发展史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社会科学》(1996年09期)(1)根据材料一,请用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的“痛苦”、“效仿”、“合作”、“对抗”。(8分)▲材料二2018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95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赞他“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40多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借机实现秘密访华,叩开中美之间尘封二十多年的大门。——新华网《不畏浮云遮望眼——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2)1971年基辛格访华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此阶段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有哪些?(3分)▲材料三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相对的,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