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全面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结合背景和内容,理解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地主阶级利益的。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结合变法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变法的主观条件1.早年立志: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初投魏国:丞相公叔痤向魏惠王举荐卫鞅,魏惠王不予理睬。3.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卫鞅受到重用,主持变法。[深度点拨]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思考: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提示(1)“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等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孝公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2)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称霸大业,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将法家思想奉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深化点拨]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经济措施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商业。3.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易混易错]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2-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军事、政治等措施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权。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4)普遍推行县制,在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名师点拨]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1.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2.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以农战和法治为主要特点。3.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的措施史料一史料二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②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商鞅变法的规定①体现出商鞅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方面。②指商鞅变法打击“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3-(1)史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历史信息?提示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提示措施:军功爵制度。影响: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对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商鞅变法的特点史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史料二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②秦军战绩全胜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栗劲《秦律通论》①从规模、措施、过程、力度等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②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军事成效。(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提示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特点及作用?提示特点:军事方面成效显著。作用:壮大了秦军的战斗力。-4-商鞅变法的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9年。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继承和发展。(4)有效性:商鞅变法过程中,严厉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5)进步性: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选D。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治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2.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选D。据题干信息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选D项。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5-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变法内容。从题干中可知其措施为“废井田、开阡陌”。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所以A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所以B项错误。C项据材料可直接排除。所有土地公有化是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才出现的,D项错误。4.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中,从根本上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普遍推行县制C.废除“世卿世禄制”D.重农抑商解析: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这就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本题选A项。5.“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商鞅变法中,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C.废除井田制D.奖励军功解析:选B。“富国”主要是靠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秦国的收入大量增加。本题选B项。6.某地出土了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如下图),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对材料中的“铭文”进行准确的理解。“大良造鞅……为升”和-6-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中的“皆明壹之”,证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7.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A.制定秦律奖励军功B.重农抑商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D.“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解析:选D。商鞅变法是顺应经济基础变化后的进步的变革,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当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是“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变法要求推翻奴隶主专制,主张建立地主阶级专制,为此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故选D。8.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解析:选C。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县制,其长官由君主任免,向君主负责,这就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A项是社会风尚习俗方面的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小;B项是变法的目的;D项是经济措施,与题意不符。9.“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析:选A。材料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为“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因此,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制度是户籍制度,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该制度对于郡县制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故D项错误。10.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7-解析:选B。商鞅变法要求自立门户,与材料信息相符,故选B项。土地兼并主要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与材料中自立门户无关,A项错误;战争频繁与自立门户无关,C项错误;“休养生息”政策,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但因懒惰而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材料二王安石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请回答:(1)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哪几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个人具备哪些品质?解析:本题主要以商鞅变法的推行、具体内容及后人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读懂所给的史料,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材料二、三体现出诚信、取信于民的做法,综上概括归纳商鞅个人的品质。答案:(1)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君任免官吏,抑制工商业的发展。(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大无畏斗争的精神品质。12.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