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2.经过(1)初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成果(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意义(1)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1)五四运动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2.成立(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2)中共二大: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2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北洋军阀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如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所发动的一系列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经济上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以及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传播。三、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2)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北伐战争(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3.国民革命的失败(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4.历史意义(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素养提升·融会贯通]3►探究一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史料一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上海交通银行电函(1919年6月5日、10日)史料二史料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中共党史资料选编》[解读](1)史料一中“沪埠自青岛问题”表明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南市一律罢闭”“罢工之事”体现了群众性、联合性。“人心大慌”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2)史料二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爱国性与彻底性。(3)史料三中“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则反映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种先进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阶级基础。[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4试答:(2)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根据史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试答:【提示】(1)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精神:爱国主义。(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政治上觉醒。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特色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探究二国民革命运动史料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歌歌词史料二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史料三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解读](1)史料一中“工农学兵”说明国民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倒帝国主义”说明北伐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封建军阀。5(2)史料二中“革命的火焰”是指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3)史料三中主要反映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的纲领,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斗争目标。[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以往的救国道路相比,国民革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试答:(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什么。试答:【提示】(1)国民革命前的革命参与者多为某一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国民革命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包括进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2.历史意义(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有关五四运动感性爱国与理性爱国的争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6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才是最好的爱国》等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感性爱国与理性爱国的统一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述类试题,材料以五四运动为例,分析爱国的两种方式,即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评述时可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论证两种爱国方式的利弊。如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等,都属缺乏理性的激情爱国。总结升华时可适当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呼唤科学爱国行为。[答案]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论证: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理性反思五四运动的爱国行为我们一方面充分肯定五四运动在近代革命中的地位和爱国精神,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地认识五四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梁漱溟说:“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他指出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无视法律的非理性行为。对于五四运动中的暴力现象,胡适和蒋梦麟提倡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人人平等、宽容和谐、以身作则、尽职尽责、遵守法制的现代文化精神。五四运动中的暴力现象,要从更高层次来反思,青年学生的放火和打人,无论如何都不符合“用正当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主张”的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常识,反而是以多数压倒少数的“暴民专制”的一种表现。[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7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C[根据材料“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予以退让,故C项正确。]2.(2019·咸宁模拟)1923年,中共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这一决定()A.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B.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C.避免了党派间的斗争D.扭转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材料“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无法让当时中国各阶级联合,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即使两党合作后,党派间的斗争仍不可避免,故C项错误;中共三大只是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并未扭转军阀割据的局面,故D项错误。]3.(2019·合肥一模)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D[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国际意义,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偶然性,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B项错误;“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故C项错误;根据“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知,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人类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强调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故D项正确。]4.(2019·保定模拟)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