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特征,主要是指深翻土壤、中耕除草、高垄播种、育秧移栽等。据此可知,精耕细作这种农业模式产生于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小农经济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故B正确;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唐宋时期,江浙所产粮食,通过运河,大量运往北方。到了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每年要从湖广、四川等地调运大量粮食。这是因为江浙地区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B.农业生产衰退C.经济作物种植扩大D.自然经济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到了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每年要从湖广、四川等地调运大量粮食”,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江浙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压缩了粮食种植面积,故C正确;江浙地区调运粮食与当地人口增加无必然联系,排除A;江浙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压缩了粮食种植面积,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排除B;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经济入侵,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3.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随排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D.陶瓷业由制陶发展到制瓷【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工具是水排,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水利鼓风冶铁装置,由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促进了冶金业迅速发展,故C正确;水排不是水利灌溉工具,排除AB;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水利鼓风冶铁装置,与制陶、制瓷无关,排除D。4.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在“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并设有“市长”或“市令”进行管理。由此可知西汉A.商业非常繁荣B.社会秩序紧张C.市场管理严格D.城市功能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西汉对商业市场管理严格,商业活动必须在“市”进行,并设有专门的官职管理,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业非常繁荣、社会秩序紧张,排除AB;材料表明西汉对商业市场管理严格,无法体现城市功能完备,排除D。3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是A.秦都咸阳B.汉都长安C.唐都洛阳D.宋都东京【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说明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这一商业现象普遍出现始于宋朝,故D正确。宋朝以前,我国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故排除ABC。6.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汉武帝时期A.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B.加重征收各种赋税C.实行重商主义政策D.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商人,采取盐铁官营政策,D正确;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西汉政府并未涉及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措施,A错误;据材料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B错误;汉武帝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错误。【点睛】汉初统治者面临的三大问题及解决措施:经济凋敝---休养生息;王国问题---推恩令;匈奴的威胁----战争。7.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4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描述,并结合19世纪40~60年代即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知,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故选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A;洋务运动大力兴办近代企业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是在甲午战争后,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材料的时间限定。8.下表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促使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工业企业(家)资本总额(万元)工人总数(万人)19136983308227192017595006256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欧美列强忙于一战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答案】C【解析】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于中国经济侵略,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个5机会,C正确;A是1927年以后;B中迅速发展是表现,不是原因;D是国民政府政策。点睛: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原因:(1)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9.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6.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民族工业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C.发展速度十分迅速D.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可知,此时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所以本题答案是A项。B项是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不符合材料信息;C项和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0.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D.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6遗’。”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D正确;官僚资本彻底崩溃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A错误;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人民生活极端困苦,B错误;据上分析,C错误。1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幅农村题材的宣传画。画中文字是“家家户户踊跃入社,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据此可知,该运动是A.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家家户户踊跃入社,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的情景,故B正确;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农业合作化”,排除A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家家户户踊跃入社”不符合,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家家户户踊跃入社,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联系所学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分析解答。12.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7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B.“大跃进”成就显著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这种计划经济的做法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表现,故选C。材料现象不是社会财富的丰富能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故不是社会实现了公平,故排除D。材料现象也不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故排除A。“大跃进”是经济上左倾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败表现,故排除B。13.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左”倾错误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1962年到1965年,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是1960年提出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效果,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排除A;1978年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错误;当时农村仍然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生产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2年到1965年”“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联系所学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影响分析解答。14.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8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知识理解运用层次,需要学生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对题目研读、解释、判断和推理。从题干中信息“1981年”、“分地”,可确定是改革开放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让渡了土地经营权,所以排除A;这一时期主要目标是“搞活经济”,是在计划经济前提下引入了市场的作用,所以排除B;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有效发展是起于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推行以后,所以排除掉D;计划经济前提下引入了市场的作用,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选择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1955年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废除反映出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定价C.计划经济在我国终结D.物质供应的日益丰富【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票证是国家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制度。票证制度的取消,表明国家物资丰富,能够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D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品定价权问题,B错误;1993年计划经济在我国没有终结,C错误。16.近代某歌词中写到:“五龄女子吞声哭,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此歌词意在9A.提倡裹足B.推行断发C.废止缠足D.婚姻自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可知,歌词反映的是幼女缠足之后的痛苦,由此可知,此歌词意在提倡废除缠足,故C正确,A错误;推行断发、婚姻自主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结合所学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分析解答。17.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铁路交通业C.民航事业D.轮船航运业【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中国已经有了电报,能够及时传送茶叶价格信息,故福建茶叶市场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故A选项正确;铁路交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