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潍坊二模)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解析:选D。题干材料“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表明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故选D项;材料中的学者意在说明欧洲科学发展与远洋航行的关系,而非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其也并非意在说明远洋航行的目的,排除A、B、C三项。2.据记载,当达·迦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达·迦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解析:选C。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迦马航行到印度是希望开拓新的商品市场,目的是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选C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印度,占领印度市场,最终目的还是商业利润,排除B项;殖民的目的不是控制当地的政治,排除D项。3.下图是“明清高产作物分布图”。由此可以推断()-2-A.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C.海上丝绸之路以物种交流为主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解析:选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物种交流与其他交流的比较,排除C项。4.(2019·郑州二模)从17世纪90年代起,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从而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同时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这()A.反映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迫B.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C.表明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D.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解析:选B。据材料“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可知,这有利于保护英国国内市场,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故选B项;法国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排除C项;17世纪的印度和法国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5.(2019·潍坊期中)下表反映的是1700—1800年英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以1700年各项数据作为基数100)。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年份出口工业国内市场工业农业生产国民收入170010010010010017602221141151471780246123126167-3-1800544152143251A.社会贫富分化加剧B.农业制约了工业发展C.海外市场逐渐扩大D.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选C。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飞速提高,国内市场工业、农业生产、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尤其是出口工业飞速发展,说明海外市场逐渐扩大,故选C项。6.(2019·德州三模)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柏林会议有利于缓解列强的矛盾,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柏林会议暂时缓和了矛盾,不能称为“解决了”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列强划分侵略范围,与国际经济交流的原则无关,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表述夸大了柏林会议的影响,排除D项。7.(2019·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这一状况()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D.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解析:选C。18世纪后期英国对美洲输出商品增加,这给英国带来丰厚利润,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资金保证,故选C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材料所述时间是在18世纪后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英国对欧洲商品输出减少,对美洲商品输出增加,从中不能看出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8.(2019·潍坊二模)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4-据图可知,该时期()A.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B.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于英国C.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D.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解析:选A。根据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可以看出,英国所占比重始终最大,说明其贸易占有优势地位,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工业水平超越英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从中不能看出世界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排除D项。9.(2019·青岛模拟)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德国统一的完成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解析:选B。“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德国统一的完成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故D项错误。10.(2019·黄山二模)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A.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B.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5-C.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居于领先地位D.教育改革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完善解析:选B。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反思战败的原因在于教育的落后,英国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这说明科技竞争要求教育变革,从本质上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各国之间的教育、科技竞争,A项是教育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后起的美国、德国赶上,排除C项;材料体现国家间的竞争促进教育改革、科技进步,无法从中得出“教育改革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完善”的结论,排除D项。11.(2019·滨州二模)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岁-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影响英国这些立法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启蒙运动的人文关怀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这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民主政治进步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影响这些教育立法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不是人文关怀,排除C项;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与工人阶级斗争关联不大,排除D项。12.(2019·济宁二模)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解析:选A。《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其“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由此可知美国的关税改革使美国与欧洲展开竞争,客观上有利于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资本膨胀,不再是资本积累了,排除B项;题干中“目的是减少保护”说明这项改革法案将使美国国内市场受到冲击,排除C项;由题干中“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可知,关税改革使美国与欧洲展开竞争,而非向欧洲妥协让步,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9·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材料一隋唐时期的官服中,开始出现一种圆领式结构的官服——圆领袍。这种窄袖、合身、长短过膝的圆领袍其实是一种胡服。考古研究初步判断,圆领袍很可能源自西亚。我国已发现的这种圆领袍形象大约出现在东晋早期,地点在新疆的楼兰。……相比周汉以来中国传统的交领式衣装和右衽式礼服,圆领式衣装具有保暖性更好、便于活动的实用功能,故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自西北地区迅速东传,成为北方地区带有明显异域风尚的重要服饰品种。后来,同为北周柱国之臣的杨坚、李渊在各自相继取得隋、唐政权后均做出了将本为胡服的圆领袍直接纳入朝廷礼服的规定。相较赵武灵王第一次引入胡服改革中发生的激烈斗争,这次引入胡服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显争论的记载出现。——摘编自赵连赏《浅谈历史上两次异域服饰引入对中国古代官服的影响》材料二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战争和海外殖民的需要,英国的陆海军急剧扩张,军队、海员以及海外殖民定居者、海外殖民地奴隶等服装的订货需求大增。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服饰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量体裁衣的行会男成衣匠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一种新的供应体系出现,承包商接受订单,购买布料,依靠手工工场生产。手工工场雇用大量涌入城市的女工,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成衣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服饰业在18世纪之后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服饰如长袍、夹克、马甲、外套、成套服装都实现了成衣制作。在18世纪的精英眼里,没有一个劳动群体比佣人在服饰上更奢侈。当时的小册子、戏剧、讽刺画经常将仆人的服饰作为攻击对象。总体上来看,到18世纪,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中下层大众,服饰质地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下层大众的服饰质地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随着质地的改善,服饰颜色也变得更加艳丽多彩,同时服饰款式和样式也发生变化,服饰变得更加时尚,服饰上的饰品越来越多和繁杂。——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圆领袍成为朝廷礼服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圆领袍普及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成衣业崛起呈现出的显著特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反映出的社会变迁。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特征以及圆领袍自身的特性来分析。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对民众生活、中华文化、民族融合、思想解放等方面的影响思考。(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18世纪英国的成衣业发展崛起与当时的市场需求、工业生产的发展、衣服物美价廉、时尚多样密切相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18世纪英国社会特征,从英国社会转型、阶级结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