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空中课堂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无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空中课堂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无答案)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一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Ⅰ(选择题,共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1-20,每小题1分,21—60,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2.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4.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D.制瓷业的兴盛5.台湾流行歌手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C.明代景德镇的民窑D.明代景德镇的官窑6.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27.《株洲晚报》报道:2011年5月12日下午,株洲市民冯小姐在家乐福购物时遭遇“误导性价格标示”——其所购买的某品牌油壶标价为7.9元,实际结账时却变成了10元。事实上,此前国家计委、国家物价局等曾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A.秦朝B.春秋战国C.汉朝D.明清8.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9.2018年央视开篇大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D.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10.“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A.唐朝前期长安B.北宋开封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11.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A.手工业发达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D.打破了坊市界限12.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广泛使用白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13.《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14.顺治年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材料表明()A.中国开始实行“海禁”政策B.“迁海令”是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侵略C.中国民间正常赴海外经商的路径被禁绝D.“迁海令”是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产物15.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逐步分离,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是()A.工商业迅速发展B.民族工业的兴起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6.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京津地区D.东南沿海1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是()A.实业救国B.农业衰退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18.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C.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19.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20.下表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前半期的发展状况,不属于其发展原因的是()4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D.国民政府推行经济统制政策21.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近代机器生产的企业先后顺序是①洋务企业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④外商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④②22.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主人公出身低微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23.下表是1920~1930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该表反映的现象,直接说明()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1920~1936年均增长(%)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工业资本2.5116.3212.41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B.官僚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经济主体24.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的体现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5.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5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26.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和“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企业A.经营效益的变化B.分配制度的变化C.生产方式的变化D.所有制性质的变化27.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设”。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2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两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0.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6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830.336.3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31.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是指()A.长期战争的破坏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32.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33.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34.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根据这一时期的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A.经济体制的改变B.所有制性质变化C.产业结构的调整D.城市化进程加快35.某同学在研究中华老字号“张一元”的过程中,打乱了大事年表,其正确的顺序是()①公私合营②利用刚进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进行广告宣传③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④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36.下表为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该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37.1980年,珠海是一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38.右图是小雨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时搜集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现象,出现在()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39.下列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十载寒风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