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说明、表明类(建议用时:40分钟)1.(2019·宿迁三模)北宫锜向孟子请教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孟子回答说详情已不可知,因为诸侯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大概情况。这说明,当时()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思想文化领域因循守旧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D.中央集权思想开始出现2.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说明()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3.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4.汉帝国建立之后,统治者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内以稳固统治,激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为帝国管理贵族、官吏、庶民的封君食邑赐爵制。这从侧面说明了()A.中央集权统治遭到了削弱B.国家由战争轨道转入休养生息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D.一般官员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5.(2019·济南二模)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19.8998.680.2唐朝39243.2514.956.8北宋1122.562.9662.437.1上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表。这说明()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2-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6.(2019·高邮二模)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B.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7.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8.(2019·武昌调研)甲午战争后,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扭亏为盈。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说明()A.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的政策业已松动B.经营管理方式决定洋务企业发展速度C.洋务运动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破产D.甲午战后洋务企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9.(2019·泰安三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10.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3-()A.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揭开B.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各阶层民众关注社会运动D.革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11.(2019·唐山三模)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吁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B.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D.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12.(2019·滨州二模)下表反映了1937年年底至1939年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时间日本陆军总兵力派往中国兵力占总兵力的比例1937年年底24个师团21个师团88%1938年年底34个师团32个师团94%1939年年底41个师团34个师团83%A.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B.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C.日本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D.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13.1946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最终选出了90名参政会委员和30名候补委员,包括社会各阶层成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B.受到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C.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D.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14.(2019·江阴三模)下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年份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1960年384亿元8.2万个39.6%-4-1962年56亿元2.5万个10.4%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15.1987年6月12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中说:“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反而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租赁企业姓“资”姓“社”大讨论。这表明()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日益强化B.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国人推崇C.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开启D.国人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16.(2019·太原二模)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这些现象说明雅典()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人文主义思潮盛行C.注重强化城邦意识D.公民政治地位提高17.《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这说明罗马法()A.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B.受到宗教神学束缚C.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D.强调社会道德教化18.(2019·德州月考)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9.1706年,英国安妮女王在写给财政大臣的信中指出:“朕所希望的是支持和任用所有同政府保持一致者的自由,不论他们是辉格党人或托利党人,而不受某个政党的限制。”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仍掌握某些权力B.责任内阁制遭到了破坏-5-C.政党成为国王的附庸D.“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20.经济学家李斯特曾说:“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亚当·斯密学说的秘密,英国执政者世界分工论的秘密,也就在这里。”这主要说明李斯特()A.旨在批判自由主义经济理论B.主张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发展C.否定自由主义存在的合理性D.认为工业革命深化世界分工21.(2019·潍坊高三模拟)20世纪50年代,美国相继与菲律宾、日本、韩国、“台湾”签订一系列共同防御条约,缔约国或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这表明()A.美国战略目标是遏制中国抗衡苏联B.亚太地区是美国的战略重心C.美国亟须解决朝鲜、越南战争问题D.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趋势22.(2019·湛江测试)下图为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下方人物代表美国政府)。漫画作者意在说明()A.美国意欲利用欧洲遏制苏联B.美苏加紧对中间地带的争夺C.美国未能有效缓和其社会危机D.美苏意识形态之争渐趋常态化23.从1979年10月到1988年年底,英国共有27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实行私有化,政府由此取得近200亿英镑的股票变卖收入;私有化并未消除垄断,反而推动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的转换。这表明英国政府()A.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B.力求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C.信奉平等的价值理念-6-D.加强对劳资冲突风险的管控24.(2019·青岛三模)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最初只是由各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这些变化说明()A.全球经济治理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B.经济全球化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动力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加强D.政治多极化影响经济全球化(二)说明、表明类1.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诸侯敢于销毁传统典籍,而这些典籍都是分封宗法制的体现,这说明诸侯有意突破宗法分封制度的限制,进一步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2.解析:选A。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A。3.解析:选D。周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而王室衰微后二者分离,到秦朝时淡化了“君权神授”的天命观,这说明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故选D项;秦朝天命观淡化而不是逐渐消亡,排除A项;秦始皇创皇帝名号,标榜自己功过三皇五帝,目的是淡化天命观,而不是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排除B项;秦朝只是淡化神权,不能表明神权不再与王权结合,排除C项。4.解析:选B。据材料“把目光转向国内以稳固统治”“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封君食邑赐爵制”可知,军公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适应国家战争需要,封君食邑赐爵制更侧重于稳定秩序,因此说明国家由战争转入休养生息,故选B项。5.解析:选D。东汉末年北方人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及其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选D项。6.解析:选B。在清康熙二十三年,我国“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与世界各地都有贸易往来,故选B项。7.解析:选B。根据材料“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可知,清政府此时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并未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外交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朝贡体系,排除C项;根据史实可知,清政府有条件地对外开放是由于台湾的收复,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不是外贸繁荣的倒逼,排除D项。8.解析:选D。据材料“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7-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湖北纺织局……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扭亏为盈”可知,甲午战后,洋务企业借助多种形式改善经营,出现新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洋务企业的演变,而非清政府对于民间企业的限制情况,排除A项;洋务企业虽然采用机器化生产,但官办性质决定了洋务企业破产的命运,排除B项;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9.解析:选C。材料涉及的是民国建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材料只是谈及服饰变化的一个现象,不存在崇洋媚外,排除A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是在新文化运动之时,排除B项;材料没有进行中西方服饰的比较,排除D项。10.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农民、商人等各社会阶层关注事态进展,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