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濮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19年7月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部分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的科举制,符合设问,A项正确。B项属于九品中正制的内容,与科举制无关,排除。C项属于嫡长子继承制,与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属于察举制,与科举制无关,排除。2.“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文中的“封建”指的是A.君主专制B.王位世袭C.分封诸侯D.设置郡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封建转帝制”,可知其中的“封建”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建邦的意思,C正确;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A错误;王位世袭不符合材料中分封建邦的含义,B错误;设置郡县是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制度,D错误。-2-3.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这说明在雅典A.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B.公民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城邦要求少数服从多数D.直接民主滋生出多数暴政【答案】D【解析】【详解】“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这句话是在说在古代雅典民主制下,公民的个人利益不如集体利益重要,集体的决策可以决定一个公民的命运,结合所学可知,陶片放逐法就是个很好的说明,所以题干是想强调民主制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故选D;材料不是说明公民权范围的狭窄,A错误;雅典的公民权不是受到限制,B错误;少数服从多数不是亚里士多德要表达的主要意思,C错误。4.“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帝国的发展”,可知,因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新矛盾,因此,万民法诞生,C正确。习惯法、公民法与题干中的“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不符,AB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在自然法下人人平等,与材料不符,D错误。5.“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院,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孙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3-A.三权分立制度B.联邦参议院C.联邦最高法院D.两党制竞选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文信息可以看出美国为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即实现与众议院的议员们相互制衡,必须再设置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是联邦参议院,故B项正确;三权分立制度是指美国中央政权的分配原则,A错误;最高法院主要是负责司法,C错误;两党制竞选制度是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D错误。6.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皮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榄已经破烂的房子。”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君主无权【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受法律的限制,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A正确;分权制衡是指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B错误;责任内阁是指政府权力运作的特点,C错误;君主无权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D错误。7.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于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断正确的是-4-A.都表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都具备反帝反封建的特征C.都有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D.都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答案】B【解析】【详解】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故B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体现出统一战线和统一的民主政权的性质,A和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领导阶层为资产阶级,故D错误;8.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强迫清政府支付巨额赔款B.从中国掠走大量珍贵文物C.继续支持维护慈禧的统治D.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是指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尤其其中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是指客观上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以及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文化等,由此分析可知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体现出了材料的内涵,故选D。强迫清政府支付巨额赔款、从中国掠走大量珍贵文物以及继续支持维护慈禧的统治都体现不出“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的建设作用,A、B和C排除。-5-9.1929年,中共中央发出致红四军的指示信,指出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要求红军官兵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毛泽东为前委书记。这表明A.井冈山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B.毛泽东军事上领导地位确立C.“左”倾错误占据领导地位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俄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符合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体现出井冈山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A正确;毛泽东军事上领导地位确立是遵义会议上,B错误;材料中的思想是对毛泽东井冈山经验的肯定,并不是“左”倾错误占据领导地位,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中国革命摆脱了苏俄的影响,D错误。【点睛】依据材料中“指出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要求红军官兵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中的关键词“维护”等可知中央当时的态度,从而得出问题答案。10.1990年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次年又提出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上述措施表明台湾当局A.推动两岸“三通”B.认同“一国两制”方案C.坚持一个中国D.积极响应“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国家统一委员会”“国家统一纲领”可知当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C选项符合题意。推动两岸“三通”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认同“一国两制”方案,B选项排除。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提出的,D选项排除。11.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实际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6-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美国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等,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表述,题干材料内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ABC。D项“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即体现题干材料“美国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12.1949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联合苏联,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和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光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A.“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光大人民”体现出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思想,符合新中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思想,B正确;“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是针对国民党之前签订的条约不予承认,A错误;“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政策,C错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符合材料中“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主旨,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一个从时间1949年,一个从材料中“联合苏联,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和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光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可知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7-13.农业社会中土地就是财富,但历史上却多词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商品经济发展C.赋税负担沉重D.豪强势力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封建国家为维持庞大的行政开支,不断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导致农民苦不堪言,为逃避赋税,农民往往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以规避沉重的赋税,C正确;土地兼并严重不是导致材料中土地“投献”的原因,A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与豪强势力膨胀都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B和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对于材料中“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的信息进行解读。14.下图是某一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D-8-【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玉米、番薯被引进”可知是明清时期,D正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以及宋元时期玉米和番薯尚未引进中国,A、B和C错误。15.有人对宋朝这样评价:“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做出这样的评价所依据的主要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答案】C【解析】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故答案为C项。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排除A项;B、D项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点睛: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16.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中的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第一时期1872~18945346879.6%1032800057.3%第二时期4639081041%13610315346%-9-1895~1913A.史料整理B.史料收集C.问题形成D.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详解】该表格把两个时期的商办、外国人办的厂数、资本、资本所占比重进行列表比较,属于史料整理,A正确。史料搜集是以形成的问题为导向,广泛地搜集相关的资料,为进一步的整理做准备,往往是杂乱无章的,B错误;问题形成是在历史研究中产生了相关的问题需要研究,不符合表格内涵,C错误;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并得出历史结论,D错误。17.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颁布的76项主要经济法规中,有54项颁布于袁世凯当政时期,超过总数的70%,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这些法规条例的颁布A.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B.有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D.表示袁世凯赢得了广泛政治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经济法规的制定主要目的是规范经济运作以及经济秩序,材料“经济法规中,有54项颁布于袁世凯当政时期,超过总数的70%”“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