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三)(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毎小题2分.共50分)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集体统治到个体统治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王是天下的“共主”,但各个诸侯国有较大的自主权,权力世袭,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征。秦汉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全部由皇帝任免,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皇帝成为天下的“独主”,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征,所以这一变化反映了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诸侯和天子共治;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而不是从分裂到统一的变化;D选项错误,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仅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对这一变化最准确的描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以上叙述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①公民大会由选举产生,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③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④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A.①③④-2-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信息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不是由选举产生,①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②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③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五百人议事会……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信息可知,这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④项正确。因此②③④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理解的关键是抓住“不彻底和不完善”这一特征表现来推断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并由此去认识德意志帝国立法权的问题:宪法赋予议会立法权,但其受皇帝的制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答案选C。ABD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干的意思。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名师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是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真正分离,而且行政权制约立法权,任何法案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生效。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力大,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小,帝国国会对帝国主义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体现了较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3-4.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B.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C.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D.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人只是在怨天怨地,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信息可知,甲午战争爆发时清军实力并不弱;B选项错误,材料中作者强调的是中国人不从自身弊端寻找正确答案,并未认为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D选项错误,材料中作者强调的是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非揭示战争失败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剪断了一些枝叶”的事件是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D;“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事件是指辛亥-4-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排除C;“动摇树墩”的史实是指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学习“民主、科学”思想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清除封建的传统文化,因此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所以A项正确。6.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从材料“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可以看出茨威格这句话是形容列宁回国领导十月革命,并带来巨大的世界影响,故B项更符合题意。AC项范围仅是局限在俄国国内;D项错误,并不符合史实。7.2013年3月3日,某村采取不设候选人、本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成功选举产生村委会1名主任、1名副主任。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从材料中的某村、本村、产生村委会等关键字眼来看,很明-5-显这种选举办法就是出现在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所以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故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8.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它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相关,故选C。A指的是另起炉灶,B与我国外交无关。D属于一边倒的内容。9.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开始谋求联合③抵制超级大国控制④经济地位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6-【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信息可知,法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抵制美国等超级大国的控制,而这正是建立在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地位提高的基础上,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联合开始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②项错误。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A.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C.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一措施固化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赋税思想,但没有触及赋税制度本身的发展和稳定;D选项错误,这一措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兴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感到担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7-【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世纪”、“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该加拿大游客认为英国工业产生的烟雾是舒服的,“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表明她对工业革命的赞赏和肯定,反映了她对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她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担心;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该游客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该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该游客羡慕英国的环境,认为家乡的环境“单调”,并未对本国空气感到自豪。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英国开始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开始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仅是英国,故B项错误;19世纪中期。题干图片反映19世纪中期的英国海外贸易遍及全球,与工业革命的影响相联系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应是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13.“华侨商人陈启沅出生于一个世代以农桑为业的家庭,……1854年出国经商,20年中遍历南洋各埠……1873年回国后,在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8-A.华侨们都非常热心对祖国的投资B.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已产生C.继昌隆是第一家侨资企业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华侨商人在中国创办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