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一改晚商早周时期厚重典雅的风格转为简洁朴素;饕餮纹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写实性较强的风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这反映出A.周代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周代审美标准的变化C.周人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D.青铜器注重实用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指出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饕餮纹减少,写实性较强的凤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增多,反映了周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神秘主义思想趋弱,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的理性主义思想的新发展,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青铜器制造技艺的变化,排除A;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周人审美标准变化,排除B;青铜器主要功能是礼器,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受制于当时社会政治理念。2.西汉时期,今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铲、锄、镰、铧等铁质农具,而且铁犁铧数量很多,但宽窄大小都不一。这一现象表明A.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犁耕技术B.政府政策推动了手工业发展C.中原文明向偏远地区扩展D.各地经济技术缺乏互动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出土的铁犁犁铧宽窄大小不一,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铁犁技术的结果,选项A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政府政策在手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排除B;材料主旨是技术在交流基础之上的差异发展,而非文明的扩展,所以排除C;材料反映出了不同地区之间-2-的技术交流,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首先要看到技术的传播,其次要看到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3.东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加强皇权,引起王敦叛乱,得到士族支持。王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又因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实质上反映了A.皇权与士族斗争异常激烈B.皇权与士族共治是可行的政治模式C.国家统一受到严重的威胁D.东晋皇权与世家大族实现权力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皇帝与士族都无法单方面的改变东晋的政治局势,表明的实质问题是皇权与士族的共治是东晋政治现实的选择,选项B正确;根据材料“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又因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可知,士族一定程度上支持皇族,维护了统一,排除A、C;世家大族和皇权之间的关系不属于权力制衡,排除D。4.唐开元三年的1份诏令说: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且“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此诏令出台的背景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B.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重要来源C.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D.传统世家大族集团日益走向没落【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科举制度发展,大量人员经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缺乏实际政治管理经验,所以在官员选择方面注重官员的基层治理经验,选项B正确;材料主旨是官员任职资格的考量,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材料重在强调京官选任资格中强调实际理政能力,而非地方治理,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3-5.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及树木都是逸笔筒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A.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的世俗化倾向【答案】C【解析】【详解】南宋在政治上的积贫积弱和在文化上的繁盛共存的社会背景使宋代文人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宋代文人因此向内心深处寻找心理的平衡,因而宋代画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田园或荒寒郊野,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宁静、淡泊、超脱的心境。这显示出宋代理学“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理学精神的影响,选项C正确;材料中的绘画不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排除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南宋马远的画作并未体现出世俗化倾向,排除D。6.元代行省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的范围远超过了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元代这种情况A.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B.总结吸收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教训C.行省扮演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D.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困扰【答案】A【解析】【详解】元朝基于现实治理的需要,地方权力有所增加,但是地方大员多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充任,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选项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特异性,而非强调其对前朝制度的改弦更张,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元朝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4-7.传统女真族处理人参多以水浸为主,16世纪后期,女真族改进了人参的制作技术,采取煮熟晾干的办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女真族人参加工技术的进步B.产品区域化生产发展的结果C.受内地产品加工技术的影响D.女真部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人参加工技术由水浸道煮熟晾干是为了便于保存,根据材料时间16世纪后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女真人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关内外商品经济发展,由此人参加工技术出现了变化,选项D正确;选项A不是主要原因,未凸显在16世纪文化交流在人参加工技术方面的影响,排除;人参产地集中于东北地区,因此不存在产品区域化生产发展,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这种加工工艺的变化受内地技术的影响,排除C。【点睛】解题关键是人参加工技术的变化和经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联。8.雍正帝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到各省督抚以下的布政使、按察使,而且特许某些道员、知府以及总兵以下的副将奏事。这一变化A.解决了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痼疾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僵化D.拓宽了中央决策的信息来源【答案】D【解析】【详解】密折奏事范围的扩大一方面加强了中夹集权,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央对地方信息的掌握更为全面,有利于中央的决策,选项D正确;密折制度的实施和地方行政效率提高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排除A;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密折奏事范围扩大有助于信息来源范围的扩大。9.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5-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洋务运动之下官办企业无法实现正常持续发展,是洋务企业发展无法避免的痼疾,商办才是可取之途。洋务企业不是现代化的正确模式,商办模式才是正途,选项B正确;洋务企业的生产方式是近代化方式,这是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洋务企业得到政府的支持,说明当时并不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排除C;选项D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探究其发展模式,即旧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洋务企业的成长。10.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表说明近代中国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机器生产的生产品在出口货物中逐渐增加,表明中国经济在逐步近代化。出口产品中半制品、制成品增多,说明近代生产有所发展,选项B正确;选项材料并不能反映出出口贸易升降趋势,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传统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之一,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出口贸易,选项D排除。-6-【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出口产品中半制品、制成品增多、机器生产的生产品在出口货物中逐渐增加现象的解读。11.时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A.导致原有社会凝聚机制瓦解B.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C.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D.导致普遄的失业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制度废除,传统读书人读书一考试—做官的出路堵塞,发展成为新的离心力,破坏了科举制作为实现社会阶层流动,凝聚王朝统治的作用,选项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废除科举之后,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而非文化传承,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普遍”表述绝对,排除。12.1918年11月11日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了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他说:“此次世界大战争,协约国竞得最后胜利,可以消灭种种黑暗的主义,发展种种光明的主义……我们四万万同胞,直接加入的除了在法国的十五万华工,还有什么人!这不算怪事!”他充满激情和向往地宣告:“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这一现象表明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共识C.社会运动的发展出现新趋向D.一战结果影响了中国社会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对普通劳工阶层的重视,劳工阶层的崛起推动了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选项C正确;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选项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本身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未产生重大影响。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导致中国五四运动兴起,影响了中国社会进程,排除D。-7-13.针对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毛泽东认为是有同志“没有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没有了解经过10年反共的蒋介石”。他提醒党内同志对苏联人的话,“不可不听,又不可尽听”。这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B.通过斗争换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C.摆脱了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外部影响D.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破坏了团结抗战【答案】A【解析】【详解】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破坏抗战的行为,依据当时国内国际背景独立自主的做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A正确;材料主旨是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来判断蒋介石行为和执行苏联的指示,选项B脱离主旨,排除;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主题并不是批判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排除D。14.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A.抑制了美国对华商品倾销B.影响了社会的立场倾向C.巩固了官僚资本主导地位D.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国民党为换取美国对内战的支持,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出卖国家利权,大量社会阶层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选项B正确;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美国倾销商品,排除A;选项C不符合史实,当时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5.195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67.4亿元,其中纺织工业产值9.1亿元、食品工业产值80.9亿元。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8-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经济发展完全契合现实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部门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门类在工业总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反应了当时农业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选项A正确;1953年尚未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排除B;材料反映出当时轻工业发展情况较好,重工业较为落后,排除C;选项D不符合史实,当时重工业落后,亟需发展,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反映出的现象,即工业部门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门类在工业总产值中占相当比重的解读。16.李新(1890—2004年)在他的回忆中说,“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生产力发展水平出现了倒退B.价格双轨制导致价格混乱C.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变革D.商品定价普遍由市场决定【答案】C【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