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 第9讲 明清时期的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9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主张(1)针对正统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2)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3)主张“真心”的诗文写作风格,反对摹古文风。2.代表作李贽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多部著作。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思想主张(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一样,是明末清初时期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非常注重实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顾炎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3.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4.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时期的“经世致用”(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2)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2-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2.哲学思想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张对君主专制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2.评价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探究1儒学的批判与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史料一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的苏州呈现出这样的境况:“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至武宗正德末、世宗嘉靖初“则稍异矣,出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捷,起落不常。”至嘉靖末隆庆初,“末富居多,本富居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到万历时“则迥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中国古代史》-3-史料二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日知录》[思考]概括上述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解读](1)史料一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及社会风气的变化。“出贾既多,土田不重”体现当时有些人弃农经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体现了贫富分化,“贪婪罔极,骨肉相残”体现了社会风气败坏。(2)史料二反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学风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提出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主张。[试答]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到新的水平(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农业人口“弃本逐末”(或弃农经商);贫富分化;社会风气败坏;学风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关系:面对明末清初时期的大变局,思想家们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探究2儒学新象——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史料一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史料二明末清初之儒……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4-[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在李贽的时代“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的原因。(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读](1)解读史料一要联系李贽生活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隐性信息是“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包括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思想上封建伦理根深蒂固等。(2)史料二中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语句点明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启蒙作用。[试答](1)原因: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2)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它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如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都具有进步意义,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明末清初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考以唯物史观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材料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提示】主张君民平等,人民主权;主张地方自治;是非取决于学校;实施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明清之际进步思想(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5-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A[从材料内容可知,由于李贽“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冲击了理学的地位,故为维护理学正统地位,要毁掉李贽的著作,故A项正确。]2.有学者指出:“明朝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的迫害B.时代的动乱C.科举的没落D.学风的转变D[明朝人讲学呈现的现状与政治迫害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明朝人讲学并未呈现具体的时间(明朝整体是稳定和统一,明朝末年动乱),故B项错误;明朝人讲学“不以《六经》为根柢”,而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推行八股取士,所学习内容是儒家经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束书而从事于游谈”可知反映的是空谈的学风,故D项正确。]3.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网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D[材料没有探讨君民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天人感应无关,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求科学之真,故C项错误;“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体现了对生活实际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属于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4.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6-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B[王夫之的行为体现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但是与材料中不同的立场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和清政府有不同的认知,革命者需要树立榜样继续抗清,清政府则是缓和民族矛盾,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这不是历史人物的多面性,而是评价人的观点的多样性,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并非客观公正的问题,而是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故D项错误。]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明清时期的科技1.《本草纲目》李时珍编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二、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小说时期成就明朝长篇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短篇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2.绘画和书法(1)绘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3.戏剧(1)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2)清代京剧①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7-方式。②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③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字2.古代中国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1明清小说的艺术特色史料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思考]根据史料,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读]史料中鲁迅评论了小说体裁不断完善,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例如:“人情派”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最为典型。[试答]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明清小说的特点及成因(1)语言通俗生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生动的语言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