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19.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诸侯爵位按身份和地位的不同,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齐国国君被封为侯爵,燕国国君被封为伯爵。但春秋时,齐国和燕国国君都自称为公。这种变化主要因为A.社会等级的日益固化B.宗法制彻底瓦解C.封建官僚政治的出现D.诸侯国实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春秋时,齐国和燕国国君将原来封号“侯”都擅自改为更高一级的“公”,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因为齐国和燕国国君自己改变了爵位,可知A项与题意不符;两个诸侯的做法,不能说“彻底”,B项错误;诸侯改换爵位,与官僚政治的任免不同,C项错误。【点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社会变革的表现和结果。2.王莽执政后,针对西汉“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状况,提出“一夫授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这种限制土地兼并的主张A.保护了地方豪强的势力B.消除了社会的贫富分化-2-C.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意在稳定国家赋税收入【答案】D【解析】【详解】由王莽为限制土地兼并,授田减税,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A项与限制土地兼并的意图不符;限制土地兼并不能消除贫富分化,B项不符合题意;只是要限制土地兼并,王莽的授田不能废除土地私有,C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某一制度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士人群体乃至平民百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保证了古代社会架构的基本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他所说的制度可能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察举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中国古代对官僚政治、士人群体乃至平民百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制度是科举制,D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制度,A项与题意不符;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B项错误;察举制封闭选官,对平民没什么影响,C项错误。4.有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该观点认为宋初政制A.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B.强化了各级机构权力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引发了严重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3-【详解】由材料说宋初制“治”,各级官员“丝牵绳联,总合于上”,统兵将帅“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可知A项正确;B项与题干所说“丝牵绳联,总合于上”不符;将帅呼之即来与C项说法不符;材料认为宋初的制度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没有分析其弊端,D项错误。【点睛】北宋初年,针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将军、政、财等地方权力收归到中央,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5.明清时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一现象A.确立了近代工厂制度雏形B.类似于西方的早期资本主义C.标志着近代工业化的起步D.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南方某些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手段,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所以B项正确;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使用机器生产,A项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生产经营的手段,没有涉及经济结构,D项错误。6.乾隆年间,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西方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这说明当时A.广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改变了闭关锁国的政策D.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乾隆年间只有唯一的口岸广州,特许商行垄断贸易兼办外交,说明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所以B项正确;广州是对外贸易的中心,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A项与史实不-4-符;“唯一口岸”与C项矛盾;重农抑商政策在乾隆年间没有“彻底废除”,D项与史实不符。【点睛】明清时期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为主,其消极自保政策,严重束缚着先进生产关系和中国社会的进步。7.洋务运动期间,外国资本在华设厂不过百家,投资额在二三亿美元左右。甲午战争后四五年,外国在华设厂高达933家,投资总额增至十五亿美元左右。这反映出A.洋务运动并未能开启近代化的大门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已完全沦为殖民地【答案】C【解析】【详解】从甲午战争前后外商在华投资、设厂急剧增多可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A项与史实相悖;B项所说是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标志;D项“完全沦为殖民地”不符合史实。【点睛】19世纪后期,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对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逐步改为资本输出为主;资本主义市场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8.鸦片战争后,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中外贸易“惟凭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买办阶层的兴起主要是由于A.晚清政府权力的转移B.近代社会习俗发生变化C.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可知,买办作为一个新兴阶层,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产物,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买办负责为外国人采买,A项“政府权力的转移”与题意不符;买办是“中外贸易”中的桥梁,不是习俗变化的产物,B项错误;买办先于资产阶级产生,它的兴起不是20世纪前期“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产物,D项错误。-5-【点睛】买办是中国近代一个特殊的阶层,伴随外国侵略产生,与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联系密切,也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9.辛亥革命后,范旭东放弃海外优越条件回国办厂,打破了西方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局面;抗战爆发后,他把工厂改为国家生产军需物资,并立誓:“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这体现了近代企业家A.受封建政府的压制B.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C.注重发扬民生主义D.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以范旭东为代表的企业家为建设新中国,放弃优越条件,回国办厂打破西方国家的垄断,为救国把工厂改为军用以及坚决不跟侵略者合作的誓言等,体现的是中国近代企业家的实业救国情怀,所以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的打压,A项错误;“宽出严入”的重商主义思想主要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推行,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企业家将民用的碱厂改为“军需”,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10.建国初期党领导农民进行的一场运动,被毛泽东形容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并强调“要组成-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战线,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这场运动是A.土地改革B.国民经济恢复运动C.抗美援朝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建国初期”,“党领导农民”进行的“民主革命”,是“第二场决战”和“反封建统一战线”等条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是土地改革,所以A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运动、抗美援朝等都不只有农民参与,BC项错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民主革命”-6-性质不符,D项错误。【点睛】土地改革是民主革命的继续,对于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1.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C.“求同存异”的思想D.反对恐怖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由中印两国在联合声明中提出的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A项正确;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的,B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C项错误;反对恐怖主义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D项错误。12.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A.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B.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C.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D.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对比公私合营前后上海水泥厂的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提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C项错误;一厂改造不能说明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D项错误。13.1956年初,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7-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该主张意在A.加快工业化并优先发展重工业B.抵制西方当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C.全面学习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从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以工农为基础,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所以D项正确;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发展工业化、抵制西方封锁都只是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不是主要目的,A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全面学习苏联,C项错误。【点睛】《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14.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启了将近20年的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科技和工业交通为基础的“三线建设”。这些建设A.旨在恢复发展国民经济B.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C.调整了我国的工业布局D.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西部地区进行近20年的、以国防科技、工业交通为基础的“三线建设”可知,C项正确;1965年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A项不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是一五计划,B项错误;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是在20世纪末,与内地省份和六七十年代不符,D项错误。15.1979年1月,习仲勋提出:“要改进农业生产的计划管理,只要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计划,就可以因地制宜安排种植计划。”当年全广东省粮食产量增产-8-了十五亿斤,其他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增幅。这反映出该主张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加速了乡镇企业的发展C.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答案】A【解析】【详解】在“只要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计划,就可以因地制宜安排种植计划”的思想指导下,当年全广东省粮食等作物产量有了较大增幅,可知A项正确;材料信息只有农业生产和作物丰富,B项不符合题意;在因地制宜安排种植计划思想指导下,广东省的农业大丰收不能说明生产的“规模化经营”,C项错误;材料所述农业生产与对外开放,方便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资金的经济特区无关,D项错误。16.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后来由于缺乏自主权,效益下滑。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公有制始终着占据主导地位D.民营经济在改革中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天桥百货商场1984年股份制改革后,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改变了“缺乏自主权,效益下滑”局面,可知,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进入2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