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姬姓贵族属于同姓诸侯,从其封国的地理位置看②正确。诸侯国分布的地理位置说明西周的疆域扩大了,故③正确,④不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①不正确。所以答案2选B。2.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杨延宗、汤显祖等,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刘敬先、殷孝祖、杨延宗、汤显祖”等人名的出现是受宗法制影响的,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指的是把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A项错误;王位世袭制指的是王位的继承制度,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故D项错误。3.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统一六国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答案】B【解析】略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泰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修筑长城B.焚书坑儒C.实行三公九卿制度D.推行郡县制【答案】D3【解析】【详解】修筑长城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不是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故排除C项;根据“复立国,是树兵也”可知秦始皇是为了避免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攻战而废除了分封制,以“求其宁息”,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点睛】随着血缘关系的淡薄和中央控制力的下降,分封制最终导致了地方诸侯割据和彼此之间的攻战。秦始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而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效避免了地方割据和相互攻占。5.“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蕴涵的观念是A.天人合一B.天圆地方C.一人得道,鸡犬升天D.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反映出皇权至高无上的理念,故D项正确;“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天圆地方”的观念,故B项错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故C项错误。6.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附益之法”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国小则亡邪心”可判断作者认为封国变小,实力减弱后就无法对抗中央,故实行“推恩令”。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的运转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再具体事务交由六部执行。故材料中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8.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材料“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时实行前往京师考试的制度,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中明确提出,自隋代废除;BC项不是官吏选拔制度。5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9.“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宰相制度B.内阁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因此选A。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自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及其趋势10.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可以看出该事件实质上反映了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本质问题;C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11.梁启超曾把清朝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6A.刺史B.通判C.内阁D.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可见军机大臣像留声机,故D项正确。刺史属于汉代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通判是宋代负责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内阁是明朝时期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事中枢机构,故C项错误。12.“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治国应该由专业政治家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直接民主政治就犹若雇佣一位蹩脚的舵手和建筑师,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考点:古代世界史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13.“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A.①②B.①④7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内容说明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雅典人为自己的公民身份而自豪,但并非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如十将军,因此③说法错误,①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说明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说明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故D项正确,排除ABC。14.“(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A.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C.将立法权赋予执政官D.以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让位于”、“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可知并未体现在制度变化中的动荡局面,呈现出和平渐进的趋势,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BCD三项。15.公元前4世纪,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摩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他死后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摩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摩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摩洛的家人败诉。法官判案的依据是A.未成文的习惯法B.《十二同表法》C.万民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答案】B8【解析】《十二铜表法》于公元前449年出现,是最早的成文法,根据时间判断,法官可以使用《十二铜表法》,所以选B项,不选A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万民法的颁布或形成都在公元以后,不选CD两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6.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答案】C【解析】【详解】古罗马是奴隶制帝国,法律的制定从本质上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等级对立森严,不可能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保护私有财产是罗马法特点,故A项正确。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故B正确。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是罗马法涉及的条款,故D项正确。17.它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不具有革命性质,麦考莱的《英国史》称它是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是A.封建政权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斗争C.资产阶级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D.封建国王与克伦威尔争夺政权的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封建政权内部”,C项“资产阶级内部”不符合光荣革命的史实。AC项错误;克伦威尔在1658年去世,故D项错误。综上9所述,本题选B。18.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或减少了一些“衰败选区”和小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并留出143个席位分配给其它城市。这表明当时英国A.选举制度完善B.责任内阁制形成C.工业城市崛起D.普选权得以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1832年”和题干中的“留出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可知这是在工业革命进行中,英国议会改革是适应工业城市崛起,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需要,故选C;选举权的范围当时还很窄,故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前期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9.2006年,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原型的电影《女王》里面有一个镜头:私人秘书罗宾通知女王新首相布莱尔正在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用词的纠正:“是准首相,罗宾。”运用历史知识对这个镜头解读正确的是①布莱尔所在政党已经赢得议会大选②布莱尔的执政权力受到女王的制约③布莱尔担任首相需要女王形式任命④女王实际上仍掌控至高无上的大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的职权。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没有实权,但在本题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②错误。首相就职前虽然必须得到英王任命,但英王的任10命只是一种形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