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浙增强B.政治功能彻底消逝C.主体呈官僚化趋势D.不断推动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宗族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秦唐宋元的大宗族大门阀逐渐向地方绅士富豪势力转变。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演变可知,伴随着我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宗族呈现出政治势力减弱、社会功能增强,主体平民化的特点,故A正确;政治功能彻底消逝说法绝对,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主体呈现平民化趋势,不是呈现官僚化趋势,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转型的信息,D错误。2.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据此可知A.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纷书坑儒错误B.秦朝并未完全摒弃儒家治国思想C.历史叙述难以摆脱主观因素影响D.《史记》所载历史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可知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体现出秦始皇吸收了儒家的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焚书坑儒的错误,A错误;材料中《史记》的记述是比较客观,没有体现主观因素的影响,C错误;《史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是不符合历史事实,D错误。【点睛】材料关键信息“糜不清净,施于后嗣”“贵贱分明,男女礼顺”-2-3.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特征之一。明中叶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抑商政策开始改变B.农业经济趋衰退C.经济重心加速南移D.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地”是种植经济作物,“多种田不如多种地”可以得出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D正确;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开始改变,A错误;材料中是说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并不是农业经济趋衰退,B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知道材料中“地”的含义,种植经济作物说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的减少。由此得出问题答案。4.明仁宗洪熙二年,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之后比例偶有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举被废。这一制度A.反映了科举制度日益僵化B.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群体C.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D.不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科举考试名额逐渐被南方占据,为此明政府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南六十,北四十”,显然是为了笼络北方士人群体,B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不能反映科举制度日益僵化,也没有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故A和C错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中无法体现,D错误。-3-5.1881年,广东南海1000多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庚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项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A.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前业发展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传统工业与近代工业存在冲突D.清改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丝厂属于新兴工业,这反映了当时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裕厚昌”蒸汽丝厂的垄断经营,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啊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故D选项错误。故选C。6.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D.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920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A正确;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的序幕是五四运动,B错误;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的是新三民主义思想,C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D错误。-4-7.“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工农劳苦群众オ是真正反帝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オ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9月19日发表此宣言的主要目的是A.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B.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表明中共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D.谴责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时间“1931年”可知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オ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表明中共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C正确;材料中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不是揭露日本帝国义的侵略野心,A错误;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B错误;谴责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不是材料中宣言的主要目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时间1931年9月19日,结合九一八事变后时局分析即可。8.1952年中国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承担政府对经济综合管理职能。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把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放在管理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事务上,着力制定发展战略。2003年又将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同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主要反映出A.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日益加强B.社会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C.“左”倾思想逐渐得到纠正D.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三个名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B正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不能反映出材料主旨信息,A错误;材料中说得是经济体制变化导致政府机-5-构的变化,不是说“左”倾思想逐渐得到纠正,C错误。“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可以反映“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不能完整反映整个材料的信息,D错误。9.罗马人不重视法的形而上的研究,法学家提出的原则与理论,都是针对社会生活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罗马人的“重要兴趣是发现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反映罗马法A.内容单一B.注重形式C.强调实用D.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罗马人针对社会生话新出现的法律问题”以及对私有财产关系的调整,可知罗马法具有实用性的特点,C正确;材料中主要是说明罗马法的实用性,而不是内容单一和形式主义特点,AB错误;主观性不符合罗马法的特点,D错误。10.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图是“一个庄园的图解”。据此可知西欧当时的庄园A.经营规模普遍较小-6-B.具有自然经济特征C.生产内容较为单一D.宗族色彩非常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有林地、牧场、耕地、磨坊等,可知庄园农业、手工业都有发展,且自成休系,可得出具有自然经济特征,B符合题意;图片显示西欧庄园的经营规模并不是较小,而是比较大,A错误;图片中林地、牧场、耕地、磨坊等可知生产并不是单一化,C错误;图片中不能体现出西欧庄园宗族色彩非常浓厚,D错误。11.下表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代表土地投机者高利贷者工商航运者持大量公债者奴隶主人数1424124015A.体现了人民主权B.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C.宣扬了自由平等D.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知参会代表“高利贷者”“持大量公债者”的人数较多,说明1787年宪法代表了利益既得者,D符合题意。表格中数据不能体现出人民主权的特点,A错误;显然1787年宪法不能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B错误;表格的数据不能说明1787年宪法宣扬了自由平等的思想,C错误。12.著名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表现了对拿破仑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7-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人物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与该作品风格相同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出自拜伦的长诗,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语“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可以判断出是浪漫主义流派,《自由引导人们》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故C正确;A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B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是现代主义绘画作品。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8-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纽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材料二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折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答案】(1)特点:遵循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和民间法并存;实施城乡合一的治理方式。成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农耕经济为主,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2)特点:斗争主体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意义: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人类社会的转型;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祌。【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展”可以得出遵循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理论;依据材料一“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纽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惯法”可知国家法律、法规和民间法并存管理;依据材料一“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9-管乡村和城市”可知是实施城乡合一的治理方式。成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农耕经济为主、城市缺乏自治传统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等回答。(2)特点:依据材料二“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