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永安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2.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B.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推行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3.“从唐末到北宋五子,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A.关注社会现实问题B.出现“理即天道”和“心即是理”两大体系C.提出经世致用理念D.重新恢复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4.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5.右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A.经毕昇改进后得以推广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6.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2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7.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8.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徽戏等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A.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B.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C.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D.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D.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10.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D.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11.1908年梁启超著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这表明梁启超A.希望从历史中找到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B.期待光绪皇帝能以宋神宗为改革的榜样C.为戊戌变法宣传维新思想提供历史依据D.把王安石打扮成追求民主政治改革先师12.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D.主张重建传统儒学思想体系1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14.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1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资料。3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可能是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B.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D.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16.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B.新中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D.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17.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18.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科学地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中国走什么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依靠谁的问题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19.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是A.“百家争鸣”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百花齐放”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0.右图是中国政府颁布的某文件的内容摘录。该文件A.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C.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D.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表现21.“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A.宣告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2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哲学的突破”表现在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23.右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政审主要看本人表现·对“老三届”等往届毕业生放宽年龄限制·婚否不限·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考时,其所在单位不得无故阻拦·符合条件的所有报考人员不受家庭出身的限制·大学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4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和常人无异。这幅画主要体现了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D.“主权在民”的原则对峙2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挑战天主教会权威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25.右图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体现了他A.对教权主义的眷恋B.对浪漫主义的抵制C.对蒙昧主义的肯定D.对理性主义的反思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3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5分)(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理学家们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4分)27.(13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5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将原有79所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1952年下半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全国各地高校分期分批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工科、师范、农林,财经院校和专业增多,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减少甚至被取消。同时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并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系迁至内地组建新学校。到195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较181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材料三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28.(13分)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