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24题,共48分)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提到:“西周的城邑,是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宗周成周是定点的大邑,诸侯的国是次级的邑,国以下有贰宗大都,有卿大夫的家邑,最下层则是直接控制田野的邑。”这种“层级结构”()A.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构建B.是古代官僚政治建立的重要标志C.促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整个长江流域D.实现了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表明()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C.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D.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3、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4、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5、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B.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C.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6、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2-7、清末有学者认为“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奸,张居正之专擅”,“自设军机处,明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据此可见()A.内阁的设立削弱了皇权B.内阁大学士掌握决策实权C.军机处空前加强了皇权D.军机大臣不参与国是决策8、明清时期,学校生员中超过一半是出身寒微者。通过选科举人,“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惜时勉学、自觉求学蔚然成风。这说明科举制()A.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正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9、《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这反映了()A.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B.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C.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D.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10、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11、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晴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3-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取得了反帝斗争完全胜利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A.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B.高举爱国主义旗帜C.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D.人民群众广泛参与14、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B.国民革命军和北伐C.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15、1937年8月,由于中国守军的坚守与反击,逼着日本不断把华北、东北和国内的日军调来增援,最后上海变成了它主攻的方向。尽管伤亡惨重,中国守军这种一边抵抗,一边准备第二防线,再准备第三防线,边打边退的战略谱写了十分悲壮的一幕。有关这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A.蔡廷锴、蒋光鼐是驻守淞沪的主要抗日将领B.迫使日本三易主帅,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直接推动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6、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A.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B.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C.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D.认可敌后-4-游击战作用17、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见表2)新政权的组成体现了()表2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A.社会主义原则B.新民主主义原则C.多党轮流执政D.各党派联合执政18、“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该“宪法”()A.标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初步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19、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A.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短文《蒋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块刊发了《蒋经国昨天病逝》。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C.“九二共识”的达成D.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21、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5-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23、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首先存在于时间的先后中。按照这一思路,下列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①中日邦交正常化②尼克松访华③乒乓外交④基辛格秘密访华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24、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14个国家,并利用这些场合向各国领导人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这些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十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这反映出我国外交发展的特点是()A.多边外交不断发展深化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6-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为”。——《孙中山全集》材料二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10分)26、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7-——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并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和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于丞相问题的看法(6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朝以前历代统治者是如何削弱丞相权力的。(6分)-8-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份月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ACBBA6-10DCBBC11-15CDDBC16-20DBCBB20-24BBCA二、非选择题25.(1)特点: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皇权大于法律;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法律原则。(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