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1.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A.铁器牛耕使用B.分封制度崩溃C.礼乐文明崩坏D.社会动荡不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溃,其根源是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A正确。分封制崩溃、社会动荡不安都是礼乐制度崩溃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BD。本题所述现象即为礼乐文明崩坏,C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不是原因,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礼乐制度崩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等各个方面均发生大变革,究其根源是经济的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时代发生变化的根源要从经济方面思考。2.《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惩罚的目的在于严禁司官、监工-2-官私自役使部民、夫匠,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所以答案选B。材料讲的是对部民、夫匠的人身控制,并没有体现以严刑峻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所以排除A、C;D与材料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律法3.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变为资本,而是用于封建主挥霍。故B项符合题意。4.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成就霸业-3-政治的需要。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诸侯争霸5.1759年,10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该“规条”出台的背景是A.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只限广州一地C.清政府关闭两广地方,禁止两广与外商贸易往来D.外国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答案】B【解析】1759年是清朝时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外贸易只限广州一地,B正确;材料与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C、D与史实不符,排除。点睛: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需要准确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绝对禁止,中外贸易只限广州一地。6.15﹣18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极力推崇重商主义。后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该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使本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重商主义理论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重商主义强调贸易顺差,希望获得大量的货币,体现了当时欧洲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态度,实际上重商主义需要政府对经济的大力扶持,排除B。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应该是工业革命以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重商主义在18世纪以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以重商主义为切入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强调贸易差额论”“商品的输出总值-4-大于输入总值,使本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结合工业革命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当时世界贸易的特征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答案】C【解析】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可以知道这段时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首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因为新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应用,导致了示意图的变化,故C正确,D错误;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重,材料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不大,B错误。8.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的“南稻北粟”格局改变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D.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答案】A【解析】-5-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选项正确;“南稻北粟”格局是指南方和北方粮食作物的生产格局,材料未涉及此格局的变化,故B选项错误;当时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形成,故D选项错误。故选A。9.“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内容是在1953年开始的,不是1978年正式开始的,所以排除B项。C项内容出现在1958年,D项也是1958年,所以答案选择A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的内容10.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B.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C.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电车公司利用广告刺激和诱导民众心理最终使电车在上海得以推广,A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推断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排除B。题干信息无法推断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排除C。D项说法错误,且题干无法体现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6-11.“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千枝松:《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B.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C.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D.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拉美国际的经济主要依靠在世界市场销售的单一的农作物,可见国际分工的扩大,A正确。拉美的农作物主要销往世界市场,工业产品完全依靠进口,说明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沦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B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拉美经济转型和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发展,故选D。考点:近代世界经济•工业革命•近代化12.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A.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C.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处于国内战争时有发生,故排除A。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B。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反映1927年到1936年中国经济中的工业增长率高于同期的日本,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D项正确。-7-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1927年到1936年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1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B.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答案】A【解析】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农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权,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土地改革无关;C项错误,新生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不是社会主义性质;D项不选,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就。【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和限制词“政治上的成就”。14.1977年万里在安徽金寨调研时被老区的贫困所震惊,带领安徽省委起草了《六条》:强调生产队的农民必须有自己的自主权,甚至允许生产队下面组织作业组,并鼓励农民吋以经营少量的自留地。该文件的积极意义在于A.最早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有益探索【答案】D【解析】-8-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77年老区的贫困自主权自留地等,可以看出该文件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有益探索,故选D。A开始于1978年,B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C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均排除。15.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用大众词汇的变迁来反映历史,“吃”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不能体现中西饮食文化的冲突,排除C,B项正确。AD属于现象,与设问的本质不符,排除。16.1933年苏联杂志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