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台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17课。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基础的封国与周文化之间的关系,未体现疆域问题,因此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分封的诸侯国在地方上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因此具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并非全部文化,因此排除D;B通过分封制,把不同文化基础的地方诸侯国联系起来,并使得周文化得到传播,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A.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B.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2C.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D.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关系对于徽商发展重要作用,强调的是宗法制丰富的社会功能,D选项符合题意;血缘关系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控制的问题,C选项排除。3.《周易》载,“水主阴,终数六”。秦朝则数以六为纪,如舆六尺,乘六马,其余也往往以“六”为基数,如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铸“金人十二”。秦朝以六为纪的做法A.促进了全国思想的统一B.意在加强和神化皇帝专制C.加深了迷信对民众的束缚D.吸取六国经验完善度量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刻意选择六或六的倍数作为记数,是受阴阳五行家影响,阴阳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认为秦朝主水,水主阴,终数六,所以奏始皇此举是为了合终始五德之数,以神化皇权统治,进而巩固皇权,故B项正确;A项,题干内容并非秦朝统一思想的措施,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通过阴阳五行理论束缚民众思想,排除C;D项,完善度量衡为秦朝经济统一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4.该图可以用来说明A.汉武帝加强了君主专制B.西汉相权一度出现膨胀C.西汉中央官制发生调整D.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3【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对宰相的处置情况,正常死亡的宰相比例非常少,大多是在和皇权斗争过程中被免职和非正常死亡的,说明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故A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行政权和决策权分离,削弱了相权,B错误;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中央官制发生调整,但示意图无法体现,排除C;示意图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不属于中央集权问题,并且图片信息与推恩令无关,排除D。5.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统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学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封闭世家大族入仕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说到考生来源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也包括“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可知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A项中的“公平性”不能体现;C项中的“恩荫”以及D中的“封闭了”都没有在题干中体现,A、C和D项排除。6.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A.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D.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说明存在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时而仕的情况,即士族门第依然具有有吸引力,故排除A;投卷、荐举制度的存在说明科举制并不完善,排4除B;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并非始于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排除C;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这说明擅长诗文可以辅助科举考试,故选D。7.据记载,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等职责。宋真宗时转运使职权扩大并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以后又陆续设立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转运使制度的演变反映了宋代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现象日益严重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地方官员权力逐渐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转运使最初目的是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以削夺地方割据经济基础,材料中说明转运使在宋代职责和权限的演变,体现出宋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A正确。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转移,地方失去了割据的经济基础,B错误。地方没有能力与中央对抗,C错误。材料显示地方官员的权力被逐渐削弱,D错误。8.如下表主要反映出A.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答案】C5【解析】【详解】表中主要反映从秦代到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所学可知,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是,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规律可循,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项中的“矛盾与困局”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9.下图是中国某朝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图,结合所学判断其形成于哪一时期A.秦始皇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答案】D【解析】雍正皇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故D正确;其他选项皇帝在位时期均没有设置军机处,排除A、B和C。10.下面是关于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的一幅漫画。这反映出A.公民在审判时总能团结一致B.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C.公民既是立法者又是审判者6D.该方式一定意义上维护了雅典民主【答案】D【解析】【详解】公民代表不同的阶层的利益,不可能总能团结一致,排除A;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排除B;陶片放逐法是一种民主监督机制,材料反映公民既是监察者又是审判者,排除C;陶片放逐法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故选D。11.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物权保护B.强调诉讼程序C.倡导公正公开D.关注人身安全【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可知,船员、客店店员有责任保护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并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公正公开、人身安全等问题,B、C、D错误。12.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中逐渐产生了一种专门调整罗马市民与非罗马市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市民相互间的民事关系的新法律。据此可知,“新法律”A.实现了市民与非市民间的平等B.废除了罗马市民的政治特权C.是非罗马市民长期斗争的结果D.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出现,罗马境内出现罗马市民的人群,罗马的公民法不7能适应社会发展,出现“新法律”即万民法,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从而成为巩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故答案为D。“新法律”无法体现市民和非市民的平等,A错误。材料没有显示罗马市民有政治特权,B错误。“新法律”是随着帝国出现而出现的,C错误。【点睛】罗马法和公民法的区别:1、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2、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3、万民法,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4、调节罗马帝国所有自由民的关系,称为“万民法”。5、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适用范围,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更大13.有学者指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这是因为美国A.没有君主专制的传统B.深受英国政治制度影响C.缺乏悠久的历史文化D.政治制度不具有推广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没有历史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和英国都有长期的专制传统,因此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民主之路对中国有借鉴意义,而美国没有专制传统,且历史很短,因此作者认为美国的民主建设道路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不大,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而美国是民主共和制度的国家,因此不能说美国深受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历史的国家”强调的是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缺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是材料中的主旨,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美国没有君主专制的传统,而没有强调美国政治制度不具有推广性,故D选项错误。14.美国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构建了一个既强大到足以避免无政府状态又受适度限制不致陷于暴政的政府体制。这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的两大核心原则是A.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B.中央集权和人民主权C.州权主义和人民主权D.主权在民和分权制衡【答案】A8【解析】【详解】“避免无政府状态”则必须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1787年宪法的制度设计是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受适度限制不致陷于暴政”指的是通过分权制衡,维护民主。故答案为A项。1787年宪法并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而不是州权主义,排除C项;主权在民原则与“避免无政府状态”无关,排除D项。【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包括两种类型的分权:①纵向的分权,即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联邦制来实现的。②横向的分权,即国家权力机构或州权力机构内部的分权。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三权分立体制来实现的。15.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表明当时德国A.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B.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C.王权中立消除了阶级冲突D.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为了巩固内部的和平,“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说明了威权统治有合理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产阶级的认识,不能得出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C选项错误,阶级冲突不能完全被消除,该表述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9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B.虚位君主统而不治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D.议会粉饰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皇帝”“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德国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拥有认命宰相、召开议会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是议会粉饰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