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各2分,满分60分)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3、荀子认为,如果人们加强农业生产,又节约开支.天就不能使人贫穷;如果人们荒废了农业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不能使人们富裕。荀子这一主张()A.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B.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要求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4、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道,乙—儒,丙—墨,丁—法B.甲—儒,乙—墨,丙—法,丁—道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5、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D.人定胜天的思想6、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7、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8、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9、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秩序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D.君主亦应“存天理,灭人欲”10、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11、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佛教《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12、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A.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B.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C.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13、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B.民贵君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1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经世致用”C.“君主是天下之大害”D.“工商皆本”17、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之上的观念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18、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和美德B.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19、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下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A.柏拉图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0、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1、“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22、下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C、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D、赞美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23、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蒙娜丽莎孟德斯鸠共产党宣言《新青年》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B.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是()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③都反对宗教信仰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14—18世纪欧洲先后兴起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他们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属于()A.农奴反对农奴主的斗争B.手工业者反对作坊主的斗争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D.农民和手工业者反对国王与诸侯的斗争26、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D、“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7、下图著作体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突出特征是()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C.打破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D.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28、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A.拥有教育权B.获得劳动权C.争取人身自由权D.享有政治参与权29、下图所示两位思想家生活的时代基本相同,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他们思想相似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③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④阶级属性一致顾炎武卢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30、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D.个人意志即主权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传习录》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2、材料二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