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如右四个字,它们依次代表的是:植物生长的形状;草木茂盛之状;果实累累,谷物成熟;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可以得出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C.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D.甲骨文全面反映了古代农业的发达【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商周时期通过描述植物的生长来记录季节。从左到右依次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原始农业产生在原始社会;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错在“全面”二字。2.宋代出现了“交子”。“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据此可知“交子”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答案】A【解析】【详解】“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这充分说明“交子”具有一定“防伪”功能,故A项正确;“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交子”的出-2-现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交子”是货币,而唐代的飞钱是汇票,不能直接用于交易,故D项错误。3.与下面《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B.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D.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稻花要雨,麦花要风,秋分种麦正当时”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图片内容可知,谚语反映了农耕经济的经验,故《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图片中反映的是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经验积累的信息,故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图片强调了农业与天气、时节的关系,反映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故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科举考试以儒家学说为主,且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信息,故选D。4.《战国策》记载:“(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①城市规模扩大②城市商业的发展③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④市坊之间没有严格界限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3-【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可知城市规模扩大,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可知城市商业的发展,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可知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③符合题意。宋以前市坊有严格的限制,④不符合史实,排除。故答案为A。结合上述分析排除BCD选项。5.该图《公告》反映了()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的“民国三十七年”应该是1948年,所以从这个公告的内容判断,应该是官僚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垄断。6.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洋》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C【解析】-4-【详解】从题目关键词“粗茶淡饭”“布衣”“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充满艰辛和困苦,富足和惬意只是诗化的生活意境,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可知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A项排除。根据材料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亦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是它的特点之一,故BD项排除。7.清嘉庆道光年间,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这样的词语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A.说明传统的“四民”观念已经解体B.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C.说明封建国家大大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绅商的出现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一些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的人也从事经商活动,这属于新的社会阶层,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B项正确。四民观念依然是主要的观念,故A项“四民”观念已经解体的说法错误,排除。清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主要是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排除。8.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人均比较,为解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5-A.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C.实施了“一五”计划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数据可以看出,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五”计划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C项正确;A项是大方针;BD项是变革生产关系。9.史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过程的()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一览表成员占全国人口占国民收入年代穷人数目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20%36.5%1855年35(万)1850年87(万)普通群众80%40%1863年109(万)1866年130(万)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答案】C-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表格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是对不同阶级收入情况进行分类整理,故本题选C项。A、B、D与材料不符,所以不选。考点:史学研究·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史料整理。10.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帝同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英国要重视海洋,要重视海外贸易,这是重商主义思想的产物,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些言论出笼时“日不落”帝国尚未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而非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考查的是重商主义。11.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答案】D【解析】18世纪中后期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这场革命是指工业革命,其本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选D;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就产生了,故排除A;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应该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故排除B;C属于现象而不是本-7-质,故排除。12.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开垦荒地【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凯歌年代”是十月革命时期、“退却年代”是新经济政策时期、“剥夺年代”是斯大林模式时期、“战争年代”是二战时期、“战后年代”是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余粮收集制是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属于“退却年代”,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表现之一,属于“剥夺年代”,故C项正确;大规模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属于“战后年代”,故D项错误。13.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商品值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项目1920年1936年机器制造品9.6%16.5%手工制造品32.2%25.5%农产品45.4%45.9%进口洋货12.8512.1%-8-①依旧是落后的农业国②国民经济比例比较合理③工业化的进程有所发展④基本摆脱外国经济侵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表格数据,机器制造品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③正确;农产品的比重仍很大,说明中国依旧是落后的农业国,同时说明中国的国民经济比例不合理,①正确,②错误;进口洋货仍占一定的比重,说明尚未摆脱对外国的经济依赖,④错误。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14.1936年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据此说明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有助于①克服经济大危机②巩固美元中心地位③遏制法西斯势力④进入“新经济”时代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故②错误;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④错误;材料信息“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反映出这场战争有助于克服经济危机,也有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故①③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15.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882年42%39%19%-9-1907年35%42%23%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答案】B【解析】从1882年与1907年德国在三个产业劳动力比重的变化,我们能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有所增加,第一产业有所降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就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德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这一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德意志统一的内容。16.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材料“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反映了工业革命也引发了民生等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带来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