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文(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答案】C【解析】【详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结合所学知识,老子还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故答案为C项;A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B项是法家主张,排除;D项是墨子的主张,排除。2.《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民贵君轻B.公正至上C.以民为本D.以德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墨子主张根据“德”“能”分配官职名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体现了墨子对公正至上的强调。根据所学,墨子主张尚贤,否定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B符合题意;AD是儒家思想,故A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以民为本的主张,而是强调公正至上,故C不符合题意。3.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2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的思想主张是A.“仁”和“仁政”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C.以法治国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主张“仁”和“仁政”,这与题干中的“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排除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符合,排除B。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以法治国正是法家的观点,故选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理学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A.儒家、道家、法家B.儒家、墨家、道家C.法家、儒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依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民贵君轻”观点;依据材料“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依据材料“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在《先秦诸子研究概要》中写道:“在(百家)争鸣中,儒与墨、儒与法、儒与道之间,固然是互相对立,但又互相摄取。……后来封建社会中的儒法合流,也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3互相对立、互相吸取的过程中形成的。”下列哪种观点没有吸收他人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有教无类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C【解析】【详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在吸收儒家、法家等思想后所倡导的,A不符合题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总结顾炎武的观点所提出的,B不符合题意;“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观点,没有吸收他人观点,C符合题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所提出的,D不符合题意。6.2018年9月23日是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墨子是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代表,他的下列思想中,最能体现对农业重视、利于农业生产的是A.兼爱B.非攻C.尚贤D.节葬【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深刻的认识到战争对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巨大破坏,进而给人民生活带来无穷的苦难,所以墨子提出“非攻”思想,对各种破坏和影响农业生产的行为进行抨击,力图说服统治阶层放弃一些他认为伤农、害农的做法,尽可能地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因此B选项正确。兼爱指的是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没有差别等级;尚贤指的是任用贤能;节葬指的是墨家的薄葬主张,它们都与农业生产发展关系不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4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韩非子墨子B.孔子韩非子老子C.老子孔子韩非子D.墨子孔子老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①反映了孔子复兴周礼的愿望,②体现了要求变革现状,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③要求个人自由,顺应自然,反映了老子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下列人物思想主张与该观点相似的是A.王阳明B.朱熹C.苏格拉底D.伏尔泰【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以人为中心,人是判断事物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则是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与材料主旨相符,A正确;朱熹提倡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错误;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C错误;伏尔泰主张批判君主专制,D错误。【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材料中“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的理解,结合王阳明的思想特点不难得出答案。9.朱熹在《小学》中指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5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法。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他主张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存天理、灭人欲D.循序渐进求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可知,朱熹主张求理要循序渐进,故D正确;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因材施教,排除A;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教育需有教无类,排除B;材料反映求理要循序渐进,并非强调探寻天理与人欲的关系,C错误。10.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传统的文明成果和外来的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道德信条式的传统儒学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说明理学A.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B.成功地化危机为转机C.总结了前代哲学成果D.增强了文化的开放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理学家吸收了外来的文明成果,并且融合到了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选A项。材料描述的是新儒学的形成,并没有论述理学的作用,故排除B、D两项;总结前代哲学成果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11.在古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B.加强君主专制的策略6C.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D.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罪己诏”的颁布实际上反映了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意统治天下,若天子违背天意,不仁不义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与警告,人君必须仿效天道进行统治,故“罪己诏”本质上属于加强皇权的思想策略,B项正确。A项为对材料的现象阐述,但未深入实质进行分析,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民本治国理念,排除。D项,题干现象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12.南宋理宗赵昀推荐道书《太上感应篇》,使该书宣扬的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间,同时也加速了儒道之间的融合。这说明南宋时期A.儒家思想已趋向宗教化B.道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道教成为主要教化工具D.儒学正统地位更趋稳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间”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了儒学,从而儒家思想地位的稳固,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趋向宗教化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就占据主流思想地位,排除B;道教成为主要教化工具表述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点睛】“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间”是关键信息。13.李冰修建都江堰,“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千丈,以石实之,累而壅水”。“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留下了“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角堆截弯”的治水箴言。这反映了A.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秦汉各地农田水利系统成熟C.春秋时期的李冰是水利工程专家7D.古人“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兴修水利工程与“重农”有关,但与“抑商”无关,排除A;B项中的“秦汉各地”不准确,排除;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专家,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修建尊重自然法则,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治水理念,故D正确。14.《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扩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大意是:圣明的君主管制黎民的生产所得,一定使他们上能瞻仰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君主实行仁政,人民就会追随他。这种思想体现了统治者即“君”对“民”的爱护,是“仁政”思想的反映。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劝诫君主要实行仁政,而不是人民的利益诉求,也不是要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排除;D项,统治者实行仁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意思,排除。15.拉斐尔的圣母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作品都具有反封建的色彩,但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来自《圣经》,这说明A.新兴资产阶级不敢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B.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呈现复兴景象C.人文主义者不反对神学世界观D.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尚未成熟【答案】D8【解析】【详解】宗教题材的作品在文艺复兴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人文主义,当时的艺术家们采取这种方式说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尚未成熟,故答案为D项;新兴资产阶级敢于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排除A项;文艺复兴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排除B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排除C项。16.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此“事件”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人都可阅读《圣经》,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与宗教改革有关,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都没有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问题,故排除ACD三项。17.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答案】A【解析】【分析】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故A正确。9【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8.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A.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B.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对宗教特权的批判和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