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对应的一项应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世官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宗祠强调的是血缘宗法关系,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材料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图示信息无关;D选项错误,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并未实施。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导致了“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D。考点:科举制点评:唐代科举制选拔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汉代的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等都需要掌握。3.反腐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十九大以来,中央政府继续加大反腐力度,“既打苍2蝇,又打老虎”,下列选项中与我国古代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是A.秦朝设置的御史大夫B.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C.明朝设置的内阁制度D.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与材料信息相符,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察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明朝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A.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D.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指出在汉代宰相是首长制,权力大,而到了唐朝,则成为委员会制,宰相需要在政事堂议事,这体现了宰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故A正确。在封建王朝,专制集权主义在不断的加强,而不是被削弱,故B错误。材料只是描写了政事堂,没有体现机构重叠的含义,故排除C。材料中指出政事堂是最高的议事机构,是宰相议事的部门,材料没有涉及是否掌握实际权力,故D错误3【点睛】本题以汉唐时期宰相制度的差异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5.19世纪末,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美国不像其他列强通过武力侵略中国达到目的,而是通过向其他列强提出“门户开放”的策略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美国有别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方式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主要地区已被列强瓜分殆尽B.中国面临被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C.美国可以凭借经济优势达到自己的目的D.《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19世纪末之所以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是出于本国利益的需要。当时美国已经是世界工业第一强国,但其军事力量相对薄弱,所以需要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利用它的经济优势来排挤其他列强在华的侵略优势,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根本原因不是由于中国主要地区被瓜分殆尽;B选项错误,中国形成被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不是形成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是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B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的失败C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提出D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A.AB.BC.CD.D4【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太平天国出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C选项错误,国民革命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南昌起义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提出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的产物,两者不符合史实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D选项错误,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近代以来,中国人因结合力之薄弱,故事多失败。然又以不应当结合而转滋多事者,不应当结合者何?即近时之武人与政客及外人三者之结合是也。三者结合乃为治不足而为害有余矣。三者何能结合者,盖以能相互利用故也”。作者意在强调A.军阀和帝国主义勾结危害甚大B.国家分裂导致了西方列强入侵C太平天国运动使政局动荡不安D.国人缺乏凝聚力导致国家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即近时之武人与政客及外人三者之结合是也。三者结合乃为治不足而为害有余矣。”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时之武人与政客及外人三者之结合”指的是军阀和帝国主义相勾结,“为治不足而为害有余矣。”指的是其对近代中国的危害巨大,所以作者强调的是军阀和帝国主义勾结危害甚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不是中国国家分裂导致的;C选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运动,与材料信息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人缺乏凝聚力。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干王的见闻较之其他诸王和领导人广阔些,甚至超过了洪秀全”。干王超过洪秀全的表现是A.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B.提出了一整套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张C.制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D.提出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干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许多仿5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建议,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他超过洪秀全的主要表现,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不是洪仁玕;B选项中“一整套”的表述错误,这不是干王超过洪秀全的表现;C选项错误,洪仁玕并未制定《天朝田亩制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某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说明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引发的中国的变化在于A.近代化、工业化B.城市化、福利化C.民主化、法制化D.近代化、城市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信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福利化的内容,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A.国共两党领导了国民大革命B.举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中心城市暴动失败后,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尚未建立,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以攻打大城市为主要目标,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长征属于战略转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如图记录了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与北平国民党守军换岗的情景。这一事件意味6A.国共和谈的成功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平津战役胜利,和平解放北平D.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放军与北平国民党守军换岗”这一情景,说明北平已经解放,平津战役结束。其余选项不正确,国共和谈恢复是在1949年4月,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是1947年6月,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是在1949年4月。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名师点睛】平津战役开始后,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克张家口和天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12.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答案】B【解析】【详解】百日维新模式主张君主立宪,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故A错误。孙中山模式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具有市场导向性,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故选B。毛泽东模式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排斥市场导向。故C项错误。邓小平模式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故D错误。13.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7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解析】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D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空间限定“北平”。考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14.据保守统计,“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C.生产关系的“大跃进”D.文学艺术的一场浩劫【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这反映的是当时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