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的近代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了解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说明改革的必要性。从近代化的角度把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一、克里木战争和变革的呼声1.克里木战争(1)战争目的: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遗产”的斗争。(2)战争进程①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②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争转到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③英法联军攻占俄国黑海舰队的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④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3)影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4)失败根源:落后的农奴制①农奴制下,农奴劳动积极性低。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②农奴制下,农业耕作方式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生活贫困;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不求进取。③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2.变革的呼声(1)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2)“知识分子”群体: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3)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79,思考:1.你读过19世纪的俄国文学作品吗?你对那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有什么感受?-2-提示阅读果戈理、普希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家的相关文学作品,然后分析这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生活,学会分析和掌握历史学习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内交流并畅谈感想。19世纪的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反专制、争自由、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这时期俄国文学的主旋律。如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用辛辣讽刺又不失幽默的笔触描写了那些庸俗卑鄙、愚昧贪婪、腐朽堕落的地主贵族,把俄国的农奴制度刻画得淋漓尽致。当时俄国两次人口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死魂灵),在户口册上还未被注销姓名,法律上仍被视为活人。作品塑造的五等文官乞乞科夫,正是利用了这点做投机生意。他前往边远省份低价买来“死魂灵”,然后趁新的人口登记未到之际,以高价抵押或向政府申请配给大量荒地。这样买空卖空的生意使他的财产由父亲留下的“四件破旧的粗呢小衫、两件羊皮里子的旧长衫以及微不足道的一点钱猛增到几十万卢布”。作品通过描述乞乞科夫及沙皇俄国的贪官污吏,鞭挞和嘲讽了俄国的农奴制等黑暗的社会现实。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提示(1)俄国工业发展较晚;(2)封建性(农奴制度残余)和依赖性(外国资本)较明显;(3)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4)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并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6)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未涉及根本政治制度,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变更。所以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二、“解放”法令1.措施: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2.主要内容(1)政治上: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2)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3.局限性(1)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2)虽使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又受到村社的束缚。4.结果(1)由于“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各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受到政府的严厉镇压。(2)激进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深度点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地主阶级的总代理——沙皇主持的,其目的是-3-缓和同农民阶级的矛盾,巩固沙皇统治。这就使得这场改革很不彻底。三、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1.司法改革(1)内容: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2)影响:培养了法律人才,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改革进展缓慢,普通群众不具备法律意识。2.地方自治(1)内容: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由选举产生。(2)影响: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地方自治机关对本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未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3.对改革的总体评价(1)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2)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改革中对农民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1,思考:3.“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提示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解放”法令实施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也随之逐渐消亡;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它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社会规律的具体体现。它们都是俄国通过改革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四、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事件概况性质结果影响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俄国战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1905年革命开始于“流血星期日”事件,城市罢工、罢课;农民暴动;军队哗变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遭沙皇有政镇压沙皇政府再次进行改革[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2,思考:4.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变革之间有什么关系?-4-提示列宁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的话说明,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会引起国内的革命或改革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俄国这方面的例证主要有:克里木战争引起了1861年的改革、日俄战争促使1905年革命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二月革命等。五、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目的:稳定农村社会基础,保护贵族地主利益,扶持富农。2.内容: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3.影响(1)积极方面: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大发展。(2)消极方面①使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不公更加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②使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任。[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3,思考:5.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提示从斯托雷平改革的客观效果来看,可以赞同这一说法。(1)斯托雷平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稳定沙皇政权,并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或者说主观上不想促进革命的爆发;(2)但其改革“扶强抑弱”,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改革没有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反而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对沙皇的信任,在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的爆发。1.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这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2.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和军事、思想、教育、司法等的近代化。3.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4.农奴制的废除并没有能阻止1905年革命的爆发,1905年革命成为俄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史料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①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史料二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②“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①表明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惟有变革才能自救。其中“自上而下”指沙皇主导下的改革;“自下而上”指农民依靠武装斗争,采取革命方式来解放自己。②中“解放”二字带有引号,意为对沙皇来说是宣称要“解放”农奴,而实际上这场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无耻掠夺。(1)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策略来推行改革?提示抉择:决心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立足于地主阶级的利益。策略:借助报纸和舆论力量,设立委员会,由秘密到公开。(2)史料二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提示改革是由封建地主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内容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1)从背景来看,是在战争失败与西方文明冲击下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2)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平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3)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旧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4)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史料一①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史料二②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史料三据统计,③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6-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①中“解放”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3月3日签署的“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臭名昭彰”是因为农民付出了沉重代价。②中“官员”体现了评价改革对农民带来变化的言论者的身份。③实际上是指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的“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对俄国社会有何影响?提示理解:农民在支付了高昂的赎金后变得一贫如洗;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耕作不便、数量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影响:社会矛盾仍然尖锐,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2)如果史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3)史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探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现象: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原因: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国内销售市场。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2)从内容上看①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废除。②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克里木战争对俄国的影响1.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的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了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导致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从1815年组建“神圣同盟”开始,就充当了欧洲的霸主,对各国的革命运动进行干涉,充当欧洲的宪兵,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失去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性。-7-3.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正如马克思所说,俄国由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要向英法复仇,当英法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