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百家争鸣局局面的出现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2.元王朝将全国的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划分为数十种户计,主要分为军户、匠户、民户、儒户等,无论何种户计,一旦被签入籍,就世代相袭,不得变更户计。元代这一做法有利于A.缓和社会矛盾B.统一赋税的标准C.强化社会控制D.提高生产力水平3.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糙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空间B.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的优惠待遇并未实行C.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D.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的措施4.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2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5.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早于中国资产阶级政党诞生C.极大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D.历史久远已经无从考证6.下面是1925~1926年广东农民运动情况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国民党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奠定基础C.工农联盟提高了农民积极性D.国民革命大运动发展的推动7.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代百年以来才出现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近代以来中华的“自觉”A.源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建立在王朝统治危机基础上C.受到救亡意识的影响而催发D.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8.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3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9.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0.戴高乐与毛泽东两人彼此敬重,也曾想实现会晤,终因各自强烈的自尊而成遗憾。就此,有人士认为:“所有国家都有自以为天下第一的倾向,所有民族都有本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这意味着在外交领域A.领导人的自尊要优于国家利益B.民族间相互尊重尤为重要C.民族间彼此猜疑无益和平D.国家利益高于国家自尊11.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机构词汇1988年1993年百分比变化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40%“西方”3687+142%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B.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D.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12.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4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B.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C.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D.亨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13.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A.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B.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14.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5.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称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地区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C.机户和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关系5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16.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A.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B.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17.1906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入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A.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B.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C.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D.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18.阅读右面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注册商标和外国洋商在中国的注册商标统计图,出现图中变化的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C.中国政府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61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20.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B.完全由传统手工业转变而来C.管理模式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D.管理水平低于在华外资企业21.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C.传统科技的发展停滞不前D.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发22.“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江苏省常熟山歌赞扬的是A.农业合作社B.农村人民公社C.农业集体化道路D.土地改革23.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7映了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B.列强入侵影响社会习俗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24.1896年《时务报》问世,数月之间营销至万余份。造成这一销量剧增的原因是该报主张A.师夷制夷B.自强求富C.变法图存D.民主共和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26.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A.社会制度B.经营方式C.工业革命D.经济政策27.下图是葡萄牙纪念15至16世纪航海时代的“发现者纪念碑”,以下历史人物不应出现于碑上的是A.哥伦布B.达伽马C.麦哲伦D.恩里克王子828.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的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为确立“海上的主人”地位,首先是打败了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法国29.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A.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0.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化学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D.垄断组织产生并不断扩大31.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地区年份1699—1701170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13.346.949.434.728.19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3.329.043.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32.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迟到者”转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行者”的是A.法国B.日本C.德国D.俄国二、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己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10——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