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结合历史背景,阐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1.地位(1)社会生活方面:人人都是天主教徒,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2)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3)政治方面①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②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2.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3.天主教会的腐朽(1)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2)许多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3)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4.德国与天主教会矛盾尖锐:由于处于分裂状态,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8,思考:1.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据统治地位吗?提示不能。以宗教改革为例,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不能。随着新的社会形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日益发展、成熟,它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为其进一步发展服务。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1.序幕: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2-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2.概况(1)马丁·路德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主张“因信称义”,宣称人之得救,完全在于人对上帝的信仰,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能得救;认为普通天主教徒与教士没有区别,全体信徒皆教士;指出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2)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路德翻译的《圣经》广泛流传。(3)马丁·路德简化了天主教复杂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3.传播:宗教改革迅猛发展。路德所创立的教派称路德宗,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所以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1.内容(1)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2)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3)制定了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过节俭的生活,认为教会应当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4)把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2.影响:加尔文创立的加尔文宗,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教会组织相当严密有力,因此在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地迅速传播。四、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1.背景:英国早在宗教改革前就形成了专制王权统治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2.过程(1)亨利八世改革:与罗马教皇决裂,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惟一的最高首脑,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2)伊丽莎白一世改革:重申《至尊法案》;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标榜信仰得救,把《圣经》定为信仰的惟一标准。3.特点:建立了民族教会英国国教会;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2,思考:2.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提示(1)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王权日趋强化的民族国家,那里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发起,从王室利益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其结果主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都铎王朝的统-3-治。(2)此外,英国没有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发生宗教战争,也是由于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力量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1.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2.措施(1)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2)在教义方面,对新教寸步不让。召开宗教会议,宣布所有的新教都是“异端”,教皇是宗教事务的最高权威。(3)加强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4)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创立的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3.影响(1)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2)耶稣会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3,思考:3.耶稣教会为什么要不择手段进行传教?提示(1)耶稣会成员绝对服从教皇和上级,他们深入宫廷,结交权贵,开办医院和学校,运用一切方式为天主教会服务。(2)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天主教的政治、经济利益,从思想上控制人的精神世界。(3)在海外传教中,它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六、宗教宽容1.背景(1)天主教和新教各派之间长时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各国君主都希望利用宗教加强自己的统治,各教派的领袖也希望利用君主加强本教派的力量。(3)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呼吁实行宗教宽容。2.措施(1)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确定“教随国定”原则,这是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2)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敕令》,宣布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基督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4-[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5,思考:4.今天的世界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宗教宽容?提示(1)在基督教各宗派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宗教宽容。但是,在不同的宗教之间和其他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实现宗教宽容仍需时日。(2)“冷战”结束以后,宗教冲突更显突出,并且与民族冲突、政治冲突、经济冲突等交织在一起。提倡宗教宽容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七、宗教改革的评价1.实质: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2.意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3.存在问题: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深度点拨]正确认识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1)从其原因看,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出现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2)从其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3)从其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1.中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思想,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先定论观点。3.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史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正气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①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5-史料二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天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②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以上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①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赎罪券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筹集捐款的工具,天主教宣称购买赎罪券能获赦免原罪得上天堂。②长老制是基督教教会体制的一种。主要为加尔文宗教会所实行。有些非加尔文宗的教会也会实行长老制。具体规章制度各派略有不同。以从事世俗职业的教徒领袖,经由教会选举,接受“长老”圣职而为管理教会的骨干。专职牧师则受全体教徒所授权的长老们聘任,牧师在长老们的委托下管理教会教务工作。(1)通过史料一,马丁·路德认为“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提示实质: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并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提示异:加尔文主张先定论,鼓励经商致富;马丁·路德无此主张。同:均否定罗马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均主张简化教会仪式。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3)马丁·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你认为这种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反对盲从盲信,倡导个性解放,是对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尊重(或相信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1)异①路德的神学思想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中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②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比马丁·路德更进一步,提出了先定论的学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挑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6-③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了神圣性。④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加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同: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史料一针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传统基督教中的人是全心全意地倾心天国的话,那么新教——加尔文教中的人已经是①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了。史料二英国西北部有一座叫格里诺克的滨海小城,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②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①对信奉加尔文教的人的形象说法。②意指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人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拜金逐利的风气盛行。(1)结合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思想,谈谈你对史料一中“已经是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了”这句话的理解。提示加尔文教在信奉基督教的基础上,主张先定论,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成功,积极获取财富。(2)综合上述史料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②欧洲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或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建立起适应本民族的宗教。(2)影响-7-①政治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b.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②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④思想: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一、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面)。2.可能性(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