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答案】D【解析】【详解】17世纪,荷兰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成为“海上马车夫”,故D符合题意;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故AC不符合题意;1588年,英国海军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故B不符合题意。2.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圈地运动的进行B.蒸汽动力的应用C.石油工业的发达D.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英国的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再结合题干的时间“18世纪末”,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动力的应用,B正确。圈地运动发生于14、15世纪,排除A;CD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就,排除。3.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2-A.手工工场的消失B.工厂制度的出现C.垄断组织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衰落【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正是垄断组织发展表现,C正确;A中消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4.1915年,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创办了申新纱厂。下图是该厂建厂初期的盈利情况,图中数据能够说明A.清朝末年洋务企业的兴起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产生C.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经济的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格中的信息1915—192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民国初期,C项正确;洋务企业的兴起于19世纪的60年代,A项与时间不符,A项错误;民-3-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B项错误;国民政府前十年是1927—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5.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正确;BC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D是抗战前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名师点睛】根据1896年、1907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BCD时间均不符合,排除。6.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艺术形式。如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A.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运动-4-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以及对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根据所学知识,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合作化,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系探索·一五计划7.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A.发昌机器厂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答案】C【解析】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军事工业,二者属于同一类型,故答案为C项。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排除B、D项。8.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57年和“我们盖起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说明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一五计划”,答案选B,ACD三项与史实不符。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点评: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道路的阶段特征非常明显,需要牢固把握以下几个阶段的分期界限: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1953-1956年﹚,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9.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市场经济时代B.国企改革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答案】A【解析】【详解】由“1993年”,粮票时代结束,结合所学可知“新时代”即市场经济时代,A项正确;国企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开始,C项不符合史实;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基本完成,D项与题意不符。10.“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扬一益二B.广州十三行-6-C.上海浦东D.新阿姆斯特丹【答案】C【解析】【详解】扬一益二是唐朝后期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但是它们没有起到辐射作用,故A项错误;广州十三行只是清朝对外贸易的场所,不能体现材料的意思,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年代初上海浦东开始开发,经过开发后,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核心,包括周边地区的经济开放区,故C项正确;新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早期开拓者在现在的纽约曼哈顿建立的他们的领地,并没有起到辐射作用,故D项错误。1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答案】C【解析】【详解】“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说明小农经济成为王朝复兴的前提,体现出小农经济的再生性,故C项正确。脆弱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封闭性是指不和外界交换,故B项错误。落后性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D项错误。12.15-16世纪之交,盛极一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而像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港口承担了巨额的世界贸易。这说明A.欧洲国家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C.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答案】D-7-【解析】15-16世纪之交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传统以地中海区域为贸易中心逐渐转向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此时商业中心主要集中于大西洋沿岸,并不能说明欧洲国家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故A项错误;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是价格革命影响,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故D项错误。13.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会议中正式提出为A.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B.1954年第一届人大C.1956年中共八大D.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C【解析】1956年9月,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之时,召开了中共八大,会议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故C项正确;A主要讨论新中国建设问题;B主要制定1954年宪法;D是制定社会主义总路线。点睛:中共八大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4.20世纪60年代,中国城市中的许多街道、老字号商店、学校的名称被修改为“反修路”“东风商店”“红卫战校”。这一现象反映出A.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B.革命者应保持朴素作风C.城市民众提倡革命理想D.国家政治影响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8-【分析】【详解】“反修路”“东风商店”“红卫战校”和文革时期政治斗争有关,说明国家政治影响社会生活,D正确;A是1956年确立,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的朴素作风错误;C中城市民众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5.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这主要是因为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西方国家一片混乱,而此时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迅速实现工业化,这种强烈的对比使美国民众和媒体观念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此时早已废除,B项错误;法西斯侵略的扩大同材料变化无关,排除C;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不是主要原因,D项排除。故选A。16.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金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答案】C-9-【解析】1935年的美国正处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努力中,民众的关注点不是艺术需求,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金,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劳资关系的调整,排除D。由“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实际是政府全面推行以工代赈,故选C。17.《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中记载:“我(哈耶克)年轻的时候,只有很老的长者相信自由市场制度。等我人到中年,除了我自己,就没有人相信它了。现在,我很高兴自己活得足够久,看到青年人再次相信它。”材料中的“青年人再次相信它”可能是在A.早期殖民扩张的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期D.20世纪70年代以后【答案】D【解析】材料“青年人再次相信它”中的“它”是指自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