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玉田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材料“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强调的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题肢②正确。材料“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故题肢④正确。题肢①说法错误,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故排除。题肢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联系是普遍的,也是有条件的,A错误。B:“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话阐释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不是阐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B不符合题意。2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错误。D:“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条件性:主要强调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构成联系,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条件为转移。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人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3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无直接现实性,①错误。②:“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强调了面对现实,尊重现实,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③: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些体现了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③符合题意。④: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世界,不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④错误。故本题选B。4.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望梅止渴C.画饼充饥D.掩耳盗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A正确且符合题意。B:望梅止渴,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C: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D:掩耳盗铃,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点睛】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即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克服错误的意识。4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D.所有有形的物体【答案】B【解析】【详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B适合题意;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A、C、D均错误,排除。6.光线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而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可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B.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D.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A错误。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B错误。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排除。D: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表明静止5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7.“国庆逢中秋”是由闰六月所致。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因有一个闰六月,10月4日出现了中秋国庆喜相逢的情况。这种天文现象是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的结果。古人设置闰六月①佐证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能促进生产生活实践发展②是人们认识、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去造福人类的生动体现③坚持了认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和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的统一④表明了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有效指导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能促进生产生活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能阻碍生产生活实践发展,①错误。②④:为协调阳历与阴历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表明古人设置闰六月是人们认识、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去造福人类的生动体现,也表明了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有效指导实践,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6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要求发挥正确的认识,即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的认识。8.某科研团队在正常大气压的200万至350万倍压力条件下对氢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出人意料的是,在极端高压条件下氢转化成了单层片状结构,这一研究推翻了一个预测,也证实了另一个预测。三十多年前,化学家就能根据简单的化学理论预测出这种结构。这表明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②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研究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①③:三十多年前,化学家就能根据简单的化学理论预测出氢在极端高压下会转化成单层片状结构,科研团队的观察研究,证实了这一预测,这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说明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③符合题意。②: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错误。④:材料没有反映新的研究,也就没有反映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研究,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7(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9.下面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塑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A:漫画说明同样塑造一个人的形象,由于不同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认识,说明了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A符合题意。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漫画寓意,B排除。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C错误。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②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