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A.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B.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C.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D.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2.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3.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体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4.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我国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特点1949年11月,中国政府在北京主办并参加了亚澳工会代表会议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1950年5月,中国宣布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组织1952年,中国宣布加入《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的议定书》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公约A.实施了“走出去”外交战略B.初步尝试了多边外交实践C.打破了“一边倒”方针的束缚D.积极为加入联合国做准备5.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B.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不久,他的北京之行A.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C.促进中日建交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7.下表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B.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C.加速了历史性转折D.确定了对外开放国策8.1948年12月,美国驻巴黎代表大卫·布鲁斯建议在法国举行以“真实的美国”、“农业生产率”和“从人到人”为主题的巡回展览,既关切法国工人阶层,也深入法国的小农场联合体,甚至参与地方的很多事务。其主要意图是A.争夺“中间地带”抑制苏联霸权B.推动欧洲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C.顺应实施欧洲复兴计划战略的需求D.扭转战后法国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9.王帆在《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中写道:“西方认为斯大林的‘残忍统治’使他在国内外的极权和残酷加深了西方国家的恐惧。这些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历史上最恐惧的世界大战,这场大战的爆发部分原因就是未能及时对险恶的独裁统治及时作出反应。”这种观点忽视了推动冷战爆发的哪一因素A.军事冲突的加剧B.经济力量的差距C.国家利益的维护D.敌对意识的增强10.1954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首次提出建立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欧安会)的建议,但西方国家起初一直对这一提议反应冷淡,直到1973年7月3日,欧安会才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正式举行。影响欧安会延迟近二十年才召开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和苏联关系的变化B.苏联领导人的更迭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D.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1.1952年10月,一封来自广西容县的家书中写到:“一切已知吾儿在朝鲜负担保卫祖国保卫亚洲和平的重大责务。这是很光荣的,而且我很光荣的做了母亲,我还希望你在前方奋勇杀敌,多杀美帝敌人,能早一天消灭,我们能早一天相会。”信中谈及的战争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B.巩固了新生的政权C.推动了中美的建交D.打开了外交新局面12.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政治界还是学术界,当人们提及欧洲一体化时,其真正所指的是西欧国家的一体化。这实质上反映出-3-A.欧洲一体化程度受阻碍B.政治多极化的发展C.东西欧国家缺乏共同性D.两极格局的深刻影响13.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二次髙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学术中关于“国家构成了社会行动的自然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边界”的假定和“依照国家边界所定义的单位来组织社会知识的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这一学术方向的社会背景是A.区域性与国际性合作逐渐加强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加速发展D.结盟对抗成为冷战的主流15.1961年9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任罗斯托提出:美国的利益首先在于加强不结盟国家的独立,把他们的精力引向国内的发展,并引导他们同西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实际上反映了A.不结盟国家已倒向了美国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C.美网已开始瓦解苏联阵营D.美国的争霸重心出现转移16.美国学者亭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B.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C.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D.享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下列不属于...材料中“新的力量”的是A.欧洲联盟B.不结盟运动C.日本的崛起D.中国的振兴18.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图强成为战略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多极化的发展-4-A.是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B.推动了和平力量的增长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D.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19.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20.从广东省的考古资料看,至1979年,战国时期的铁器仅有铁口锄、锄斧两件,而秦汉铁器则多达三百余件,而且种类丰富,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广州、佛山等地汉代墓葬中也发现不少陶牛的形象。这表明秦汉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区域农业得到一定发展C.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强大D.精耕细作技术臻于成熟21.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表明A.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B.铁农具已经普遍使用C.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D.铁犁牛耕技术普遍推广22.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A.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C.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23.某地在一座古墓中发掘出了众多陶瓷(下图),据此分析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24.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5-A.商帮主要依赖政府牟利B.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C.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2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C.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6.宋代流行被称为“实封投状”的买扑法,内容为民间商人向政府报价,以买断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政府“拆封日取价高者给之”。买扑法的实行A.标志着古代专卖制度走向终结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C.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D.表明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27.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28.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29.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30.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6-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材料戴高乐不仅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而且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欧洲人的欧洲”。所谓“欧洲人的欧洲”,其寓意异常清晰,就是要在欧洲建设中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严格地说,美国并不反对欧洲建设,因为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毕竟是美国可依托的力量。当然,前提是欧洲建设的任何一个步骤和目标都应该纳入以美国为领导的“大西洋体系”中。但这却是与戴高乐主义不相容的。在戴高乐主义关于“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里,不仅排斥美国,而且也排斥本该属于欧洲地理范畴、但却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在戴高乐眼里,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是想安插在欧洲共同体内的一个“钉子”,一匹“特洛伊木马”,他不能允许美国利用英国乘机插足欧洲。——摘编自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战后初期英法友好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戴高乐的“欧洲人的欧洲”政策。(10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材料二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材料三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7-1077年879万贯220——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材料四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