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2.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答案】B-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者隐瞒土地的数量少交或不交税,偷税漏税,所以土地兼并造成政府税收大幅下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封建经济继续繁荣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军阀割据更加突出是由于节度使的设置而导致的,和材料主旨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的经济形态萌芽出现在明清时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理解本题主要是考查庄园经济对于政府税收的危害,还要理解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例如,新的经济形态萌芽直到后来明清时期才出现。3.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田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材料中“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说明租佃关系中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A项正确;其他项均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租佃关系【名师点睛】-3-4.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耕牛的极度缺少D.小农经济局限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经营,由于财力有限使得铁犁牛耕技术受阻。故答案为D项;冶铁技术的落后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是有利于精耕细作的,排除B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5.在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两盏雁鱼灯,不仅造型精美,而且使用时还可避免房间空气污染,尤其令人惊叹。从雁鱼灯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4-A.中国人自古重视节能环保,在海昏侯时开始出现“环保灯”B.西汉雁鱼灯不仅工艺精湛,还体现了古人的智慧C.西汉海昏侯直接使用生活器皿当照明用具,一物多用D.为西汉列侯的车與制度做了全新的注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雁鱼灯虽有环保功能,但是不能说明中国人自古重视节能环保,故A项错误;极具智慧与创造力的古人就制造出了将艺术与环保融于一体的铜灯,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雁鱼灯是生活器皿,故C项错误;与车與制度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6.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A.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将盐铁经营入官,由政府统一管理,在产盐区和产铁区分别设置盐官和铁官,故选B项。盐铁官营是指盐和铁由政府垄断经营,没有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所以A项错误。C项题意无法反应。稳定铁的价格和民生无关,所以D项错误。-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盐铁官营7.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商业管理严格,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故A正确。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在宋代,故B错误。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在明清时期,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坊市管理【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8.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6-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农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去向、资本对农业生产的参与程度等反映出来,题干没有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可知,工具投入占很小比重(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等耕作技术和工具是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从春秋战国时期成形以来,其铁犁牛耕的模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小农家庭拥有铁犁、耕牛等基本生产工具后便不必再对生产工具有太大投入,只需承担修缮工具的费用。在小农大量增加肥料、投入人力等措施增加亩产量的背景下,工具投入占比因而非常小,但不能说明小农减少对犁耕的依赖,犁耕仍是小农生产的前提,故B项错误;专业化的生产属于集约型生产,要求采取新技术、新工具等科技含量高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与图表反映的小农增加产量的思路不同,故C项错误;根据图表可知,江南农村家庭的投资主要在肥料、播种、灌溉上,工具占很小比重。施加肥料、选育优种、勤加管理(灌溉等)等手段,尤其是施加肥料占比近半(45%),反映小农家庭通过高投入尽可能地提高亩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9.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7-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D.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与题目中的江南市镇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状况,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地位与政局变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不能反映材料中江南市镇呈现“网络”的特点,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可以体现明代江南市镇发展到一定规模,向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了区域市场的发展,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晚明时期商业的发展10.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全国南北区域都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现象,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的衰败,故C项错误;材料中吴江县的棉花种植并不属于市镇经济,故D项错误。11.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8-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的信息说明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必然选择,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2.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材料信息仅涉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可知材料信息并未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可知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观点与近现代史观内容不符,D项错误。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其认识1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9-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显著发展,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南北经济的差距在缩小,但此时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依然高于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时期,AC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济重心南移【备考指南】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劳动力,南方得到开发,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4.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紧密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