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3分)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的变化()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2.“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民主权利,源远流长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3.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备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4.“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一致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5.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无为是指时有时无的一般的人类活动B.老子的主张主要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C.体现出老子对理想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D.反映老子对现实的不满及消极避世心态6.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B.提出了系统治国理论C.重视维护君主的权威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2-7.《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8.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维护“大一统”的需要C.道学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9.“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10.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1.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12.以儒家思想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这是汉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这对中国思想界的最深远影响是()A.维护了古代思想统一B.便于加强中央集权C.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D.形成了三教合流、共同发展的格局1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儒道佛融合的重要时期,三教相互吸纳借鉴,为各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教融合的基础是()A.社会教化功能的一致性B.诸法无常,因缘聚合C.长生不死,与道合一D.经天纬地,成就圣王14.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3-A.三教合—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1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1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7.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开放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出()A.理学道德观念影响社会生活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1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9.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阳明心学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成为明朝中后期社会思想的主流。这一变化客观上()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20.自诩为“异端思想家”的李贽,在其编著的《藏书》中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附会传统见解的评价,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他如此评判()A.彻底否定孔子B.体现新阶层的需求C.具有民主思维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21.王夫之认为“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4-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22.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奏章由天子批阅,“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其主要目的是()A.建立责任内阁制B.实行君主立宪制C.限制君主的权力D.恢复宰相制度23.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由此可知他主张()A.理性地把握人欲与天理的关系B.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时代要求构建资产阶级新思想24.明清之际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文化反思和批判的新现象。对这种新现象的确切理解是()A.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B.儒家思想的又一次发展C.对儒家传统思想的彻底否定D.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借鉴2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A.指南针与印刷术B.造纸术与火药C.火药与指南针D.印刷术与造纸术26.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27.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5-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B.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C.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D.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28.《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现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C.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29.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荆州作院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的都作院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突火筒和十斤重的铁炮壳。这说明()A.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B.火药最先是在南宋发明的C.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30.“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31.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B.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32.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33.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A.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C.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6-34.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35.《诗经•小雅》中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对此项记载理解正确的是()A.《诗经》具有写实风格,该记载为可信史料B.《小雅》为西周王畿正乐,该记载为原始史料C.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该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文学作品源于现实,该记载有一定史料价值36.《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37.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A.大一统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商品经济的发展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38.元曲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