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11单元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1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课前八分钟记忆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4页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4页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1.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2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温馨提示]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区别概念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一定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兼容性与选择性的统一联系①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问题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重难问题师生共研)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早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诸般书体的变化。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从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汉字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尝试解答](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3(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总结提升]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关注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题组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材料未体现出来,排除C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2.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②不符合题意,“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说法夸大了箸文化的作用;③符合题意,“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4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符合题意,“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这说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故本题选D项。答案:D题组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①观点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观点正确;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文化,③观点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融合统一”,④观点错误。答案:A4.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急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能构成本题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答案:B[方法技巧]区分判断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方法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题组三重视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52018年1月8日—9日,汉阴县第三届“新华书店杯”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县的27支代表队108位选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展开角逐,在汉字书写大较量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邃。5.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长期使用数码产品,许多人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面对这一文化现象,我们要()①开展汉字保卫战,因为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重视文字书写,因为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加强汉字保护,因为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④注重汉字传承,因为它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①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不符合题意,重视文字书写不等于重视汉字书写,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6.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象形的灵动、狂草的飘逸、小楷的娟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都无法企及的。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光大的载体。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②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都无法企及的,因此,汉字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③正确;④错误,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答案:B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涵意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62.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问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重难问题师生共研)广东省开平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开平碉楼现存1833座,其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开平碉楼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开平碉楼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这种文化特征有何意义?[尝试解答]开平碉楼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总结提升]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内涵、意义。运用这一知识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从这两方面分析回答。如图所示:(3)注意包容性的内涵有层次递进的特点。第一层次是指求同存异,即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能够和睦相处;第二层次,兼收并蓄,在和睦相处的前提下,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7式之间能够交流、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即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在运用这一道理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这种逻辑层次上的递进性特点。(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上述三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这三个知识点综合论证问题。(6)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题组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