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文化分布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开始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答案】A【解析】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并不能体现书法发展的整个历程,故B错误;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汉字与其它文字比较,不能说明汉字是最早文字,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同-2-时,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的不同点,例如:书法发展的历程、中华文明的源头。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缺乏依据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故答案为C项。A项西周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排除;D项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于秦朝时期,排除。【点睛】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信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C错误。【点睛】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3-5.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从“三代”在祭祀的时候,“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C项符合题意。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太绝对,A项错误。各族并不都是黄帝真正的后裔,所以本题无关“宗法观”和“世袭制”的事,B、D选项所说的“强化”和延续”均为错误说法。【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准确识记和运用。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燕国国君C.卿大夫D.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世袭统治,分封其子弟并相对是大宗,所以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燕国国君,B项正确;周王相对于全国的诸侯来说是大宗,对各诸侯国间接统治,各诸侯国内自成一体系,卿大夫即是诸侯的小宗和也是士的大宗,ACD三项错误。7.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A.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4-B.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答案】D【解析】“听从商王的意见”“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C错误。8.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夏至周统治者由天下盟主演变为天下宗主,反映了西周实行宗法制以巩固统治秩序,使西周政治统治呈现宗法伦理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信息未反映部族文化融合现象,排除。先秦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统治集团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BD两项。9.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作《康诰》《酒诰》等告诫他“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周礼》中又强调“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结合B.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D.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答案】A-5-【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将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相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C选项错误,孔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说法片面,不合史实,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依旧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把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都控制在统治集团手中。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答案】D【解析】西周封邦建国,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破坏了商朝分封方国的血缘组织的模式,故D正确;西周没有形成君主专制,故A错误;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并不能体现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故B错误;西周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西周封邦建国,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朝分封方国的血缘组织的模式被改变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下表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部分)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出嫁者所在国娶入者申姜中国周厉王齐姜齐国周宣王苏改苏国周幽王-6-姜氏齐国陈妫陈国㠱孟姜㠱国番改番国丰妊单丰国褒姒褒国据表可知,西周晚期A.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B.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C.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上表显示周王的联姻对象有中国、齐国、番国等诸侯国,根据所学可知,周朝的统治者就是利用姻亲关系巩固和扩大以姬姓为首的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故B项正确。一夫多妻制在西周以前就已经盛行,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周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故C项排除。西周晚期周王地位日趋衰弱,故D项排除。12.《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A.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D.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可知西周按等级分封土地,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等级而非血缘,故C项错误;结合所-7-学,诸侯在封地内有征派赋役的权利,故D项错误。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姓氏、血脉和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没有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和专制王权强大,故AD排除;材料强调个人对宗法观念的重视,故C项错误。14.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周天子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血缘宗法制,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无法体现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排除C;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错误。【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8-之君’”,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15.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而开展的社会变革。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属于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排除B项;战争推动民族融合,但汉族当时尚未形成,C项说法错误,排除;春秋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尚未彻底瓦解,排除D项。16.下表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时期时间起止诸侯国数量变化战争爆发频率(次)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没有战争的年份(年)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123—22031.85990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27—11501.527105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9-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减少,战争爆发的频率和次数也减少,没有战争的年份也逐年增加,结合所学,在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故选择A选项;春秋战国时候各国争霸,和平发展不可能成为时代主流,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不能看出富国强兵和战争规模扩大,故排除C、D选项。17.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倡导:百姓“闻善而不善,皆以先告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他是A.墨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可知是墨子的思想,故A正确;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尚贤尚同,故B错误;朱熹是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与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