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9-201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9-201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的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子也有专门的称号。以上体现了A.皇权至上B.皇帝独尊C.中央集权D.皇位世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皇帝制度。皇帝的衣食住行由专门的称呼规定,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子也有专门的称号,都体现了皇帝地位尊崇、至高无上,是皇帝独尊的表现,与皇权、和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C项;题干内容没有体现皇位世袭的内容,故排除D项。故选B。2.颜师古《汉书注》载:“初分十三州……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这里记载的“州”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监察机构B.隶属于道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C.设置于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D.取代汉初封国地位的地方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初分十三州……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是指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所以材料中的“州”是地方监察机构,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要求,道作为地方监察机构最早开始于唐代。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23.中唐诗人刘禹锡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造成这一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血统不保B.南北统一,武人当道C.科举推行,名门败落D.三省六部,权相难现【答案】C【解析】【详解】科举制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因此科举制导致了士族制度的衰落,因此出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社会变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融合、武人当道无关,排除AB;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唐诗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封建”指商周的分封制,“帝制”指秦朝至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民治”指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A说法错误,在“封建”时期,我国已经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C说法错误,这应发生在帝制转向民治时期。秦朝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下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非世袭分封,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官僚政治5.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A.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3B.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D.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而唐代官绅墓葬中较少以郡望署名。这说明唐代的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故B项正确;材料和民族融合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宗法制和家族郡望的关系,故C项错误;宋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而唐代官绅墓葬中较少以郡望署名。由此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包拯给皇帝的建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正确;A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古代谏官制度,并非反映包拯、宋仁宗的性格,C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7.下图为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中书省的职权对应准确的是A.“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涂改之意)而奏换。”B.“总政务、统率百司、领省事,参决军国重事。”4C.“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示意图我们可以推断这是元朝时期的中央机构,此时中书省的权力较大行使宰相的权力。A选项的主旨是封驳制度例如:唐朝门下省的职能,而元朝的中书省总揽行政大权双方职能对应不准确;B选项符合元朝中书省总揽宰相大权的特征,故正确;C选项的职责描述为顾问职能,主要是明朝内阁的职能,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是决策或行政机构,故错误;D选项根据时间和职责推断是军机处,虽然处理军国大事但是不具备决策权,不能统揽六部故不符合题意错误。8.近代史上列强取得的下列特权,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杭州开设工厂②在福州买卖商品③在北京驻军④在宁波传教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可以在杭州开设工厂权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能在福州买卖商品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北京驻军,1844年《黄埔条约》签订后,列强能够在宁波传教,所以正确的时间排序是②④①③,A项正确;其它BCD三项排列均有顺序错误,不符合题意。9.近代有一首诗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描述的历史事件与下列哪一战略相关A.“远交近攻”B.“先北后南,缓进急战”C.“以夷制夷”5D.“以华制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新疆的战略是“先北后难,缓进急战”,B符合题意;“远交近攻”是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的战略,故A不符合题意;“以夷制夷”指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故C不符合题意;“以华制华”指外国侵略者利用中国人来制服中国人的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10.清朝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问题,与材料“不割我土地”信息相符,故D正确;《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与材料不符,故A不正确;《北京条约》中割让九龙司给英国,与材料不符,故B不正确;《马关条约》将台湾等领土割让给日本,与材料不符,故C不正确。11.1896年,法国商人在苏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其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6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最早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权利的是日本,在日本同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列强援引“一体均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得到了这一特权。所以法国可以在苏州开设工厂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和《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因此①③符合题意。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公民在中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这一特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马关条约》以后,此时列强已经得到了在中国合法开设工厂的特权,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12.“很显然的,日本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构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答案】B【解析】【详解】“卢构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可知是与卢构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有关,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进而得出材料是分析日本为何在卢沟桥这里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故B项正确;材料是对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分析,而非日军军事文件,排除A;材料未涉及正面战场,排除C;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此时日军尚未占领卢沟桥,因此不可能是对百团大战的说明,排除D。13.201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某同学把抗日战争过程中的战役进行了整理。下列相关事实与该战役匹配正确的是选项战役事实7A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配合作战的典范B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发生在华中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C台儿庄大捷台儿庄战役日军打通津浦线,随后制造南京大屠杀D枣宜会战湖北是主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持阶段的重要战役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表格中枣宜会战描述正确,故选择D。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大会战的组成部分,是国共合作的典范,而不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合作的典范,故A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地区,故B错误。淞沪会战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故C错误。14.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以“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代替“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共作此调整的原因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完善C.日军改变了对华侵略的方针D.红军长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矛盾,中共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团结抗战的需要,A正确;8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井冈山时期形成的,是为了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不符合题意,B错误;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了对华侵略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取得决定性胜利,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15.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C.争取民族战争胜利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战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共中央规定实行减租,目的在于调动农民阶级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积极性,而在游击区和敌占点附近酌情降低减租力度,旨在安抚地主阶级的不满情绪,最大限度联合这一阶级进行全民族抗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叙述不相符合,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6.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