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五)(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五)(含解析)1.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封土赐民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实行世卿世禄制度,贵族世代为官,世代享受俸禄,在官僚制度兴起后,皇帝任用即为官员,罢免即为平民,这一转变动摇了世卿世禄制度,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分封制废除并不能巩固宗法制;C选项中“防止”一词过于绝对,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涉及到的是官僚制度,不能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A.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B.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D.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可知,皇帝让一些官员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实际上分化了宰相权力,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D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三省长官地位巩固,排除A;材料的叙述,没有反映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排除B;解决效率低下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2-不断加强。3.古时帝王田猎具有“昭孝德”、“训武事”的意义。在北宋前期,因其军事色彩、易滋长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饱受争议。“澶渊之盟”后,田猎之礼逐渐消解,直至废除。这一变化A.说明儒家礼制观念淡化B.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C.反映了重文轻武的政策D.推动宋代理学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北宋田猎因“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受到争议,又因“澶渊之盟”而逐渐消解,直至废除,主要是受到当时理学的影响,同时也因田猎是少数民族的特色项目,但“澶渊之盟”宋朝“受辱”,故“逐渐消解,直至废除”,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B项正确;宋代理学的发燕尾服,礼制是强化的,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C项;理学在这时已经产生,且材料与理学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4.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二十四节气”“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讲究不违农时,顺时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反映的是天与人的关系,与材料适时而种,不违农时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排除;D项,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与材料中“民间……-3-谚语”不符,排除。5.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企业形式设厂数资本(万元)资本所占比重官办371007.89.2%官办招商集股6356.43.2%官督商办273.80.7%官商合办301139.910.5%商办4168277.776.4%合计49110855.6100%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表中“商办”“官商合办”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得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A项;“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没有涉及与农业所占比重的比较,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情况,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涉及到对民族资本主义干预的信息,无法体现“夹缝”,排除C项;“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无法得出列强放松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D项。6.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4-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地位,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出发,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可知,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D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据材料可知美国记者福尔曼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不能达到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的作用,B错误;据材料“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可知,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5-冲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而不是“经济封锁”,C错误。8.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改造城市小商店”“改组公私合营企业”可以看出,社论讨论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慎重地”可以看出,社论认为工商业改造应当稳步推进。故答案为B项。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结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五”计划,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排除D项。9.公元前494年,罗马平民不满土地、债务、政治权利等问题,集体撤离罗马城。元老院被迫与平民妥协,设立保民官,其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保民官的设立A.取代了元老院的权力B.体现了贵族与平民政治平等C.促进了共和政体发展D.推动了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494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罗马法主要是公民法,所以保民官的设立有利于共和政体的发展,故C正确;保民官并未取代元老院的权力,故A错误;罗马法本质上体现了奴隶主的利益,贵族和平民政治上不可能平等,故B错误;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是随着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过程中,公元前494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时间“公元前494年”可知是罗马共和国,保民官是维护平民利益的,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推动了共和政体的发展。-6-10.文艺复兴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认识的价值在于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B.准确描述了文明演进的过程C.掀起了文化复古浪潮D.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项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味的时代”表明这种认识的价值在准确描述了文明演进的过程,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抨击君主专制,A错误;材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来分析,没有掀起文化复古浪潮,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D错误。11.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A.苏维埃政权巩固B.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C.农业集体化完成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答案】A【解析】【详解】海报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轮初升的太阳”说明苏维埃成立不久,这-7-正是强调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决心,故A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是斯大林时期,故B错误;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故C错误;材料“一轮初升的太阳”说明苏维埃成立不久,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实行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12.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美国此举意在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美国最高法院……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以这样的实力为基础,美国力图领导世界,故C正确;据材料“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若想领导世界,必须先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A不合题意;据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问题,B成错误;据材料可知强调的是国内的种族问题,没有涉及民族独立解放运动,D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8-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答案】(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