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测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案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带走(方便老师评讲),答题卡不得带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谴责“以百姓为刍狗”为“不仁”,并警告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思想主张可以说明老子()A.希望统治者要顾及民众的力量B.主张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C.努力追求君民平等的理想社会D.是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家2.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通向东北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A.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B.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C.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D.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4.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宋明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2-上列图片可以说明当时()A.海外贸易非常发达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C.中外交流不断发展D.伊斯兰教开始传入5.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民国初年认为其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时认为它是资本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于这一认识过程的变化,可以推断主要是因为()A.民族意识的空前增强B.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C.鸦片战争的影响深远D.民族矛盾成主要矛盾6.维新变法期间,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况今之公羊学,又非汉之公羊学也。汉之公羊学尊汉,今之公羊学尊夷。”并轻蔑地宣称:“其言即可用,其人必不可用。”这可以用来说明()A.维新派照搬了西方的政治学说B.变法遭到朝廷官员的一致反对C.维新派利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D.维新改革和中国实际状况相悖7.1921年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为某铁路工厂工人进行扫盲教育。在教识“做工劳动”四个字时,就讲劳动最伟大,劳工神圣;当念到“铁路”两字时就讲中国的铁路权利都让帝国主义侵占去了。此举意在()A.宣传苏俄革命B.消除文盲现象C.提高工人政治意识D.传播民主科学观念8.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1953328.8177.969.570.411.01954356.1197.371.674.213.01955364.0202.671.975.414.11956424.0219.394.191.818.8195741624182.699.618.4A.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发展B.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同步进行C.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D.民用消费品生产得到优先发展9.蒙森《罗马史》中说道:“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B.削弱了罗马君主的司法掌控权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10.1856年英国棉纺织业资本家爱德华·斯特拉特被封为贝尔珀男爵,成为“第一个工业贵族”。当时被封为贵族的金融家、大商人不过数人,而且都是贵族的亲戚,一些银行家、-3-工业家在得到爵位前后,总是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这表明英国()A.贵族的成分发生了异变B.工业革命颠覆了传统观念C.世袭贵族退出政治舞台D.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权11.1927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政府收购的粮食总量只有491万吨,远低于国家需要的820万吨。斯大林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这一判断()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C.推动农业集体化实施D.为保留新经济政策提供依据12.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巴达维说:“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空前挑战B.导致了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平衡C.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D.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材料二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内涵,并简析晚清以来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形成的原因。(14分)-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对世界的贡献。(11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明清时期(1368—1840),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固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但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主要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及传统思想的僵化和文化专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摘编自百度和《中外历史纲要》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5-——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7分)-6-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2020级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ACBCCBAACA二、非选择题13.(1)内涵:以中国(自我)为中心;以儒家最高理想为准则;儒家礼教秩序成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缺乏近代主权意识。(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6分;表述务必要点化,照抄材料不给分)原因: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朽,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分化;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识之士的逐渐觉醒;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思想解放;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每点2分,答对任意4点得8分)(2)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中国主动融入世界,世界之间彼此联系不断加强;全球化进入新时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存在不合理的因素,阻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发展。(每点2分,答对任意4点得7分)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有利于冲击旧有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每点2分,答对任意2点得4分)14.示例1: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2分)阐述:从经济上——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型,资本主文萌芽产生井并缓慢发展,白银交易盛行,商业资本活跃。从政治上看——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说明封建社会和制度的渐趋衰落;对外关系上,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文化上看——出现反封建色彩(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工商皆本”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学东渐”开启;反映市民阶层壮大的文学形式——小说达到巅峰状态。(8分)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2分)示例2: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2分)阐述: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未产生新的社会力量;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厉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在文化上——中国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且日益僵化,文化专制加强;中国传统-7-科技虽然仍然较为先进,但未产生近代科技。中国仍徘徊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且急剧地衰落,未能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8分)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国日益衰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2分)(其他符合题意者,可酌情给分)15.(1)原因: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白银供给来源增加;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白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