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共60分)1.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统治较为稳定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政权更迭频繁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2.“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3.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在后期扩大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地位的变化B.井田制的兴衰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生产关系的变化4.据史料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时期A.推行宗法制B.推行分封制C.推行郡县制D.推行行省制5.《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按军功继承制B.按年龄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按遗嘱继承制6.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安置子弟功臣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7.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8.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9.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10.《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11.汉朝时期,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有一个汉朝廷设立的“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同时该郡又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而扬州刺史对其行使权力是A.监察权B.行政权C.军事权D.经济权1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宋朝的枢密院B.唐朝的门下省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1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D.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14.“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这反映出①明清时期科举制与现实需要脱节②唐朝科举制以门第为录用标准③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④科举制是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5.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3-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16.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7.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18.下列材料中能反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选官制度是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19.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图一图二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20.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1.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4-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2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收敛性”在政治上的表现是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B.废丞相,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C.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D.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24.明初改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5.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26.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5-27.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推行三省六部制,明代推行内阁制。它们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28.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整肃吏治、打击贪腐。下列职官中,直接担负这一职能的是A.秦朝的太尉B.唐代的御史台C.宋朝的参知政事D.清代的理藩院29.明代朱元璋册立朱标为太子,另外封二十四个子孙为藩王,分驻于全国各个军事要地,以“藩屏帝室”。明朝推行此措施的影响A.加强君主专制B.维护中央集权C.易形成割据势力D.维护社会稳定30.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在封建社会不断加强,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设置南书房B.出现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置军机处D.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一套较为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回答问题:(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起源于何时?列举史实说明。(4分)(2)北宋时期监察制度有何新的变化?(2分)(3)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形成了哪两大监察体系,并比较其异同。(6分)(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8分)-6-32.(20分)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2: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太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国史大纲》)材料3: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宋书·恩幸传》材料4: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通典·选举·历代制下》回答问题:(1)材料1反映了先秦时期官吏任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分)与材料1比较,材料2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有何进步性?(2分)(2)材料3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2分)有什么弊端?(2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4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2分)请简要评价该制度。(10分)-7-高2022届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BBCBC6-10:DDADD11-15:ABCCC16-20:BCABA21-25:BDDBB26-30:BDBCC31.【答案】(20分)1)秦朝。(2分)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兼管国家监察事务。(2分)(2)北宋:在地方各州郡设通判,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2分)(3)体系:御史监察系统、谏官言谏系统相同:背景相同,二者都是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完善。不同:①职责不同,御史体系主要是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言谏系统主要纠正皇帝不当的决策。②手段不同,御史采用纠察、弹劾;谏官采用封驳。(6分)(4)积极:①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减少决策的失误;②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员的腐败与失职;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任答两点4分)局限:①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制度的实践效能有限;②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4分)32.【答案】(20分)(1)世袭。(2分)注重品行和才能。(2分)(答“孝廉”、“贤能”亦可酌情给分)(2)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2分)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2分)(3)科举制。(2分)积极作用:①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官吏来源;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⑤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或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任答4点8分)局限性:(任答1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