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社会的建构方式是血缘而不是契约,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这表明古代中国A.分封制的影响深远B.君主权力高度集中C.家国同构格局明显D.家族观念十分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反映了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家族对族人的管理和处置,发展为政治关系。从而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格局,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A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从秦朝开始才出现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的内容,B错误。家族观念十分浓厚对材料表述不全面,排除D。【点睛】宗法制的作用:对当时:①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④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①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2-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②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提出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该学派A.主张超然于物外的逍遥B.强烈反对任人唯亲C.推崇以严刑峻法来治国D.提倡重建周朝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联系所学可知是老庄思想中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过度追求物欲,主张超然于物外的逍遥思想,故答案为A。B是墨家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儒家孔子思想,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点睛】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在漫长的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提倡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3.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的《工律》规定,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相同;县和工室由有关官府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本身有校正工匠的,则不必代为校正。这说明秦朝A.手工业产品的质量较高B.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C.手工业均由官府所垄断D.重视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答案】D-3-【解析】【详解】从材料“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相同;县和工室由有关官府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本身有校正工匠的,则不必代为校正”表示制造物品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要校正衡器以达到统一标准,故答案为D。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标准化,而不是强调产品质量,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官营手工业,B错误。材料内容不能表示手工业均由官府所垄断,C错误。【点睛】迄今所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法规是秦律的工律、均工、工人程以及保存在《秦律杂抄》中的有关条款。官营手工业,朝廷由内史监管,各郡、县由郡守、县令和县丞监管。秦律规定:官营手工业生产要按照朝廷的“命书”进行,无“命书”擅自制作其他器物者,工师和县丞要受惩罚。为了便于批量生产和维修,工律规定,制造同一器物,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相等,对工匠要注意进行技术训练。4.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它既便于屋顶排水,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样式。下图是西汉“亿年无疆”瓦当(“亿年无疆”为祝福语)。该瓦当可用于A.证实小篆字体出现于西汉B.研究西汉历史和艺术发展C.说明西汉处于制陶业高峰D.展示西汉社会的盛世全貌【答案】B【解析】【详解】瓦当在秦汉时期最为兴盛,从材料看汉代的瓦当不但有文字还有花纹装饰,文字有的表示祝福语,有的表示国家统一、兴盛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历史和艺术,答案为B。小篆出现于秦始皇时期,而非汉朝,A错误。单从瓦当不能说明处于制陶业高峰,C错误。单从一片瓦当不能展示西汉社会的盛世全貌,D错误。-4-5.唐代科举录取人数,进士一次最多不过二三十名,少的时候仅数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时,一次录取进士109人,再加上诸科和十五举以上进士诸科,总计500多人。这一变化A.消除了科举考试弊端B.使人才选拔趋于合理C.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D.提升了中央官员素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的人数在宋朝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人数的大量增加,使中下层的人可以通过科举成为统治阶级,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显现科举考试的弊端,A错误。录取人数多少和选拔趋于合理没有关系,B错误。人数的增加不能说明提升了中央官员的素质,D错误。【点睛】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オ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相对于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为官来看,科举制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流动。6.北宋兴起的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儒家派别,使儒学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而更好地为地主阶级服务。理学的“新”在于A.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B.融入了法家的治国理念C.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宗旨D.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北宋五子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故答案为D。“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A错误。新儒学是在董仲舒儒学基础上发展来的,董仲舒时期的儒学已经吸收了法家思想,B错误。从董仲舒以后的儒家思想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不是新的表现,C错误。-5-7.1679年,清政府规定:奉天锦州等处旗下荒地甚多,若民人欲开垦而旗人妄为圈占,从重治罪。这一规定旨在A.改变土地所有权制度B.维护和推广小农生产C.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D.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奉天锦州等处旗下荒地甚多,若民人欲开垦而旗人妄为圈占,从重治罪。”可知这一政策的出台可以有助于保证小农生产,巩固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变更,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与题目内容无关,排除。农民社会地位并没有变化,排除D项。8.《中国商品经济史》一书中提到:“直到1853年,由于战争阻隔,洋商不易在上海和广东买到茶叶。”造成洋商窘境的是A.鸦片战争爆发B.林则徐在广东的禁烟C.太平天国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时间“1853年,由于战争阻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隔断到达上海、广东的交通,故答案为C。A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1842年;B林则徐在广东的禁烟于1839年;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1860年,以上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BD。9.下表-6-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广东同文馆(1864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军事学校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技术实业学校天津西医学堂(1888年)上海电报学堂(1866年)山海关铁路学堂(1896年)表是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B.违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技术实业学校”及创办的时间集中在“1862—1896年”可以判断出当时清政府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即为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培养人才,答案为A。材料反映了学习西方科技的思想,B错误。得到普遍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洋务运动是清朝进行的自强,求富运动,排除D。10.据统计,至1913年,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英商9768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促使华商优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政府振兴实业的政策C.民族资本家加大投资D.列强减少了资本输出【答案】B-7-【解析】【详解】从材料“1913年”华商纱锭和织布机数量占很大优势,根据所学可知此时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谕令各省“多设织布,广为制造”。故答案为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民族资本家加大投资和列强减少资本输出,CD错误。11.1926年9月,毛泽东指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基于此,毛泽东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B.号召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明确了农民的领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中看出体现注重工农的联合,认识到农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答案为C。国共合作是1924年和1937年,材料时间是1926年,不会促成1924年国共合作。材料中打倒军阀显然也不是1937年抗日战争的国共合作,A错误。材料晚于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B错误。材料体现工人阶级的领导,不是农民,故D错误。12.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了《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的要求。这一电文有利于A.消除国共两党的隔阂B.中共完成民主革命任务C.统一国共两党的立场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D【解析】-8-【详解】从材料“1937年2月……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的要求”可知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即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为D。材料不能消除国共两党的隔阂,A错误。中共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B。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材料只能统一抗日战线,不能统一立场,故C错误。13.1952年,我国人均工业产品产量仅为:钢2公斤,煤115公斤,原油0.8公斤,电13千瓦/小时,而同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产量为钢82公斤,煤724公斤,原油242公斤,电448千瓦/小时。这一状况促使中共中央A.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掀起全民炼钢的热潮C.积极地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D.着眼于恢复国民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作为衡量重工业标准的钢、煤、电等在新中国初期生产水平极低,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了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答案为A。1958年掀起全民炼钢的热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工业水平,与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关系不大,排除C。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错误。【点睛】一五计划就是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的衡量标准就是以钢、煤、电力等产量作为指标的。14.邓小平曾说:“1974年4月,我去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代表我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