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主城四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晋国正卿赵鞅(官名)在与郑国交战前曾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表明在当时的晋国A.分封制度已经消亡B.晋王力量日渐衰弱C.军功成为受封依据D.郡县制已全面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军功成为当时受封的依据,选项C正确;获得军功者可以得到封地,说明当时依然存在分封制,选项A排除;材料未反映诸侯和卿大夫的关系,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克敌受封这一现象的理解。2.尚书在战国时也作“掌书”,秦代食俸禄六百石,为低级官员。汉武帝时,选拔尚书、侍中组成“中朝”(或“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材料说明A.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封建君主权力不断强化-2-C.士人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D.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皇帝亲选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构,说明相权在削弱,皇权在加强,选项B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行政效率的变化,排除A;选项C不符合史实,尚书、侍中是皇帝的亲信,并未威胁到皇权,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内朝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朝是皇帝亲信组成,掌握决策,说明相权在削弱,皇权在加强。3.中国古代县级政区在秦汉时期依据户数分为两等,在唐宋时期依据地域位置和户口多少分为七等,明清时期综合地域位置、户口多少和田赋数量等进行分等。据此可知,在中国古代A.中央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B.人口是政区划分唯一依据C.县级行政的权力逐渐扩大D.郡国并行制度一直被保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对县级行政区划分等级参考的数据越来越多,说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不断强化,选项A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赋税、地域位置都是划分依据,排除B;中央加强对县级行政区划的控制,意味着其行政权力被压缩,选项C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4.下表记载了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这表明评价出处“夫太宗……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元朝戈直《〈贞观政要〉集论》-3-“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A.不同的立场产生不同的评价B.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戈直认为唐太宗虚心纳谏,宽厚爱民,是难得的明君,而王夫之认为唐太宗射杀手足,丧失人心。两种评价的立足点不同,戈直从国家管理层面看待唐太宗,王夫之从人情角度看待唐太宗,选项A正确;历史叙述的差异并不一定能解释历史本质,排除B;选项C表述正确,但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清戈直从国家管理层面看待唐太宗,王夫之从人情角度看待唐太宗。5.据《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悉由票拟”。由此可知,明朝内阁A.拥有决策权力B.有效制约了皇权C.权力日益高涨D.获得了法定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明成祖到仁宗之后,内阁大臣的地位日渐提高,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内阁是咨询机构,不具有决策权,排除A;内阁不能制约皇权,排除B;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了解明代内阁权力演变过程以及特点。-4-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为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故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三者均不符合材料“最初的一步”的限定,排除BCD。7.《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表明《资政新篇》A.主观上满足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B.带给了太平天国新的生机C.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与时俱进D.开启了太平天国新的使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界碑”、“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可知,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与时俱进,选项C正确;《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能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排除A;《资政新篇》并未实施,排除B;太平天国的使命是反侵略反封建,《资政新篇》并未改变其使命,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新界碑”、“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内涵的掌握。8.孙中山说:“其(义和团)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5-A.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半殖半封社会性质C.取得了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D.帮助中国赢得了国家的完全对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勇气可嘉,体现了民族气节,使得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图,选项A正确;义和团运动并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B;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借口,其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排除C;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弄清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角度,同时教材中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进行解答。9.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空前绝后”。他说:“(自辛亥革命后)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认为辛亥革命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B.使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扩大了人民的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人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能管中国人的事,说明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意识,选项D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共和观念不是对外,而是对内的政治观念,排除B;人民自由权利的大小和反对外国人管理中国人的事之间关联性不大,排除C。10.《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重点建设“红色旅游区”。下列应归入“湘赣红色旅游区”的是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B.秋收起义,瑞金建都C.陕甘会师,长征胜利-6-D.百团大战,振我军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湘赣红色旅游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瑞金建都在湘赣地区,选项B正确;中共是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成立,排除A;陕甘会师不在湘赣,排除C;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湘赣”地区中共革命活动的掌握。11.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在党的领导下,东北义勇军一度达到50余万人,东北抗日联军至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共3万余人。这表明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B.东北义勇军活动范围遍及东北全境C.共产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D.东北抗日联军沉重打击了日军气焰【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共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组织了抗日,说明共产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选项C正确;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A;选项B表述正确,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正确,但与题无关,排除。12.抗战时期“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锻炼、考验了八路军的作战队伍”的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提高八路军威望的战役是百团大战,选项B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选项A排除;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主要是国民党所属部队的军事行动,与-7-八路军关系不大,排除C、D。13.有学者在评价新中国某政治制度时说:“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根据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某制度”是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可知,这一制度涉及民族问题,选项C正确;选项A、B、D均未涉及民族制度,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材料中“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判断这一制度属于民族制度。14.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止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A.积极推进法制建设B.地方法规是宪法的增加C.法制思想深入人心D.地方人大有权制定法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次修订宪法,制定地方法规等,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选项A正确;地方法规和宪法地位不同,因此选项B表述错误;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正确,但是片面解读材料,排除。15.下图是1971年1月26日,人民日报第5版的截图,当时出现这类报道的主要原因是-8-A.美国社会各种危机集中爆发B.意识形态的影响C.我国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需要D.环境问题的加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对抗,因此我国报道侧重报道美国的负面信息,选项B正确;选项A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出可持续发展,排除C;材料未反映出环境问题,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1971年我国与美国正处于对抗,新闻报道体现了国家意志。16.2008年12月19日,俄罗斯《独立报》刊登署名文章说,中国30年改革开放令中国百姓摆脱了贫困。做出实行改革开放决定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A.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选项B正确;中共八大、十四大、十五大并未做出改革开放的的决定,排除A、C、D。【点睛】常识性问题,准确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即可。17.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02.7亿澳门元增长至4134.7亿-9-澳门元,年均增长16.2%;澳门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增长4.8倍,澳门已经是亚洲乃至当今世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这表明A.“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要解决台湾问题B.“一国两制”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C.“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发展D.“一国两制”首次实施是在澳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澳门回归之后,其经济发展较快,说明“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发展,选项C正确;选项A、B与题无关,排除;“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实施,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对材料数据的解读,即1999年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较快。18.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的主权独立。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A.削弱了公民的个人独立性B.促进各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C.为雅典营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