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西省晋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天下之图”“九州之图”“‘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表明,西周专职官员各有专用的地图,说明地图的绘制已有相当水平。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各种专职官员有专用的“地图”,并没有涉及它们之间是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排除;C项,国家专营局面形成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下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2-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显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出土数量明显增多,由战国时期的不到1000件增至1500多件,铁农具的增多,是农业生产不断进步的体现。故答案为A项。BC项,仅凭铁农具数量增加并不能反映其应用广泛以及社会局势是否稳定,排除;D项,仅从农业生产工具的角度不能直接判断小农经济是否壮大,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3.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佛教在隋代得到扶持,出现繁荣和发展局面,佛教的传播、佛经的译介,使传统文化得以丰富。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说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政策,排除;C-3-项,儒学自汉朝确立为正统思想,直到新文化运动其统治地位才被动摇,与“隋代”不符,排除;D项,“开始”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而且也与史实不符,排除。4.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A.科举取士弊端凸显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文人弃学经商”在明清小说中“大量”出现,说明文人学士弃学经商在当时较为普遍,使抑商观念遭到削弱。故答案为C项。A项,科举取士在当时虽有弊端,但并非文人弃学经商的原因,排除;B项,文人经商并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D项,文人经商并非为追求奢靡生活,排除。5.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期间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时候正值洋务运动开展时期,“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说明清政府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不让国内宣传西方政治方面的内容,说明不想改变“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故C选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技术,技术也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故A选项错误;“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说明清政府想要维护“中体”的地位,与禁止官员著书出版无关,故B选项错误;-4-这时期中国在坚持“中体”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技术,材料没反映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6.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B.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C.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D.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充数之物”“许多”“不卖华茶”表明,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上受到排斥,说明中国茶叶在英国面临着竞争压力。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下降,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看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茶叶在英国滞销,并不能看出中国茶叶整体出口状况,排除。7.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这一报告反映出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D.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与重庆另一世界”可知,相比重庆,中共控制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政治氛围更好些,说明这时期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是美军观察组成员对延安和重庆的实际情况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没有体现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是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观察结论,没有涉及到-5-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改变问题,故C选项错误;敌后抗战成为主导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事情,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8.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党中央强调集中统一,重申“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中央宏观调控经济建设,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61年”可知,这是党中央为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而做出的决策。故答案为D项。A项,1952年已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计划经济建设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1956年我国已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9.罗马法规定:“凡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不必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这一规定表明,在古代罗马A.本国公民享有法律特权B.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C.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D.注重提高人们公德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罗马法规定的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不必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即禁止向外抛物而致人伤亡,这里强调了提高人们公德意识,故D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公民的法律特权问题,材料内容强调提高禁止向外抛物的公德意识,故A选项错误;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不是材料内容所体现的主要问题,故B选-6-项错误;面对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情况时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加害人的权利,而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故C选项解读材料错误。10.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启蒙运动中,三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评价中国这一现象,都是为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三者为了同一目的。故答案为C项。A项,三者立场相同,排除;B项,三者所用材料都来源于他人,并不完全可靠,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排除;D项,材料表明,孟德斯鸠对中国有贬、卢梭大力批判中国,说明二者并未受中国文化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有:a.排除法,找准比较角度,从同中找异或从异中求同,逐个“肯定”或“否定”。b.正误判断法,注意各备选项表述的正误,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和鉴别,得出正确答案。很多情况下是两种方法同时并用。11.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市场体制的建立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显示,这一时期私人工业企业增加且在小工业中占多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经济政策下政府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十月革命胜利后,-7-苏俄很快进入国内战争时期,排除;C项,苏俄(联)这一时期并未建立市场体制,排除;D项,苏联工业化运动下,私人资本渐趋消亡,排除。【点睛】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思路:a.判断题干与题肢之间谁因谁果,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b.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c.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12.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具有丰富的处理军事事务经验的托尔为国防部长,民主党占据多数的参议院对此加以否决。虽经布什多方做工作终未挽回。参议院此举A.捍卫了宪法赋予的职权B.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C.反映了政党间斗争激烈D.体现了权力中心在国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参议院对总统布什提名任命托尔为国防部长进行否决,是在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并未强调国会的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会与总统间的矛盾,并未涉及党派矛盾问题,排除;D项,美国总统为权力中心,且材料未强调权力中心,故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是乡村社会救助的发展时期。社仓、乡约、义庄、社邑等社会救助形式丰富了宋代乡村社会救助手段。社仓是建立于乡村的地方仓储形式;乡约在社会救助中更多的作用是社会道德教化和劝导人们进行社会救助活动;义庄建立体现了宗族内部成员救助的规范化特征;社邑所表现的社会救助形式是乡村救助的普遍情况。宋代社会处于“国贫民富”的时期,以士绅、富民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在乡村平时的社会救助中占据主导地位。——摘编自陈国柱《宋代乡村社会救助的新特征》材料二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人们开始感觉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当时“救济乡村”“复兴乡村”的呼声特别高涨。一些在农村已设立试验区、从事乡村教育的教育机构、团体开始逐渐将工作重心从乡村教育转移到乡村建设上来,先后设立各种试验区1000多处,-8-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兴起。——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减贫政策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政策阶段、扶贫攻坚政策阶段的努力,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的绝对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缓解。——摘编自吕书奇《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及成效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村社会救助发展的表现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开展的意义。【答案】(1)表现:形式更加多样;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