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揭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人田》写道:“有渝篓篓,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占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井田制趋于瓦解【答案】D【解析】《诗经》记载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干中信息体现了“私田”已经出现,并未体现耕作方式的进步,而且精耕细作技术是在宋元时期成熟,故A错误;《诗经》所记述的年代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此时土地制度以土地国有制为主,到春秋时期出现土地私有,但并未出现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题干也无从体现,故B错误;由题干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井田制依然存在,小农经济虽然产生但并未发展完善,该项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由题干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可知私田已经产生,传统的国有土地制度井田制有瓦解趋势,该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的进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出现——手工业——炼钢和淬火柔化技术——锯子等,因此选C.-2-考点: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答案】D【解析】【详解】自然经济是指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生产单位需要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自给自足而不是交换。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表现为手工业和农业日益分离并趋于商品化,D项正确;大批洋货涌入中国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控制中国市场,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不是含义,A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漫长,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始终没能取代自然经济,C项不符合史实。4.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至20世纪年代,中兴煤矿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矿,1936年原煤产量达182万吨,堪称“中兴”极盛时期。这时期内,中兴矿局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鼓励与政策推动B.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C.政局稳定与市场统一D.爱国热情与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5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1936年,可知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科学技术并没有得到较快的进步,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逐渐开始发动新一轮的侵华战争,国共处于十年对峙时期,政局稳定无从谈起,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于19世纪末,不是这个时期特有的促进因素,故D项错误。-3-5.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企业则依附于洋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清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民族企业的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且先天不足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金有依赖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的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企业则依附于洋人”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所决定的,故选C。材料中显示企业有的依赖政府支持,有的依附于洋人,因此A和D选项都是片面性,排除A、D。材料中看不出清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民族企业发展,排除B。【点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未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作用:①从经济角度看,民族资本主义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②の从政治上看,它有利于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思想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6.1953年中共中火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4-【解析】材料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无关,排除A;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开展,故选B;材料和消灭私有制无关,排除C;到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已经恢复,排除D。7.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规律B.国家经济政策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从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经济政策,B项正确;在1953—1965年计划经济时代,市场规律不是资金流向的主要决定因素,A项错误;产业结构受国家政策影响,C项错误;国际关系格局是外因,不是决定因素,D项错误。8.2017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我国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C.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D.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当今国际经济秩序依然不合理,排除A;材料说明大数据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广阔-5-空间,排除B;材料中的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排除C;“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都属于新科技背景下的产物,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故选D。9.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新中国初期D.“文革”时期【答案】B【解析】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清末民初,由于民国政府建立,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变化,B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题意。10.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排除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是在18世纪;C说法错误,正是由于欧洲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闭关”政策;D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符合题意,17世纪时期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11.《历史的细节》讲道,发明飞梭的约翰,凯伊一度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恶人,遭到疯狂迫害乃至追杀:他只好藏在一个羊毛袋子里,从曼彻斯特偷渡至法国。对此推论最合理的是-6-A.严重侵害工业资本家利益B.该项发明打乱了生产秩序C.飞梭遏制了纺纱机的推广D.英国专制统治迫害资产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梭的发明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效率,促进了棉布的生产,增加了纺织品的产量,但对手工纺织业造成巨大冲击,引起手工纺织者的不满,故B项符合题意。A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工业资本家尚未出现,故排除。C项,飞梭的发明启发了人们追求更快的纺纱方法,推动了新式纺纱机的发明,故排除。D项,此时英国已经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排除。1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答案】D【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故选D。13.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盆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A.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B.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将以工代赈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7-D.开创了国有化的有效路径【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可以知道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措施,成立“资源保护队”的作用:一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社会的购买力,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C项;改变经济结构会涉及产业兴衰,容易出现褒贬不一,A项排除;新政首位是尽快走出经济危机,而非环保。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容易遭到批评,B项排除;国有化容易损害资产阶级利益,遭到反对和抨击,D项排除。14.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这表明A.苏俄开始重点发展重工业B.新经济政策淡化了苏俄的意识形态色彩C.新经济政策消除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故B正确。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表现15.苏联“一五”期间(1928—1932年),三个主要的钢铁厂以及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等大型项目都引进了美国、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并得到外国工程师的帮助。这一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A.“大萧条”肆虐西方B.国际关系日趋恶化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8-D.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苏联“一五”期间(1928-1932年),三个主要的钢铁厂以及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等大型项目都引进了美国、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并得到外国工程师的帮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苏联抓住西方国家产品滞销的有力时机,引进西方工业产品和技术,推动了本国的工业化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国际关系日趋恶化与苏联引进西方设备、技术无关,B选项排除。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C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是在1933年后,D选项排除。16.某国际组织合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该组织是A.B.C.D.【答案】C【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属于松散性的联盟,宗旨是遵循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C正确;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是世界银行;D是世贸组织。点睛:亚太经合组织采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