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在《新约・马太福音》第十二章有一段说:耶稣正在播道,或告其母及弟来,欲与耶稣言。耶稣云:“執为吾母?孰为吾弟?”乃张手向其徒日:“凡遵行吾天父意旨者,一切老的都是我的母亲,一切少的就是我兄弟。”耶稣的这一言论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思想最为相似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主张兼爱。根据材料“一切老的都是我的母亲,一切少的就是我兄弟”可知体现的是不分阶级差别的爱,C选项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A选项排除。儒家主张仁和礼,B选项排除。法家主张以法治国,D选项排除。2.汉代,普通农民除日常耕作之外,还会从事与直接农作无关的其他活动,如加工食品和燃料,纺纱织布,金属加工,裁缝,制革,制造和修补工具、器械、陶器与礼器等,还有修筑房屋,修补篱笆,以及其他诸如文娱、治安、运输和买卖活动,等等。这反映出汉代A.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B.农民生活的富足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D.田庄经济的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加工食品和燃料,纺纱织布,金属加工,裁缝,制革,制造和修补工具、器械、陶器与礼器等”可知体现的是汉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A选项符合题意。农民生活的富足的说法不符史实,B选项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选项排除。材料-2-与田庄经济无关,D选项排除。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确立三省六部制C.建立法律体系D.实行科举制【答案】B【解析】题目要求是弄清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选B。A是在秦代,与题目要求的时间不符,可排除;C项与“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要求不符,可排除;D是选官制度,项与“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要求不符,可排除。4.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课题“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A.-3-B.C.D.【答案】C【解析】先从题干中“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判断出是元朝或清朝,四个备选项图反映的都是地方行政单位(制度),联系元朝以后实行的是行省制,所以排除A、B剩下C、D,而D图中“广西省”明显错误了,故选C。5.1924年,四川成都的电线杆、街旁树木及墙壁上陆续贴出许多标语,如“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等。这一举措A.是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B.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C.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4-D.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A选项排除。仅从标语来看,不能得出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的结论,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破除陋习的作用,与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说法无关,D选项排除。6.1935年4月,国民政府在贵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随后,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指出“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这反映出国民政府A.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B.顺应政府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C.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积蓄国力准备对日本全面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A选项符合题意。顺应政府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干预,C选项排除。对日本全面战争始于1937年,排除D。7.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各级政权不仅要向同级参议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执行参议会决议,还要听取群众意见。这种做法A.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的领导B.加强民主建设调动各方的积极性C.使政府权力掌握在开明地主手中-5-D.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提供了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对于不同意见的听取有利于加强民主建设,进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B选项符合题意。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的领导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陕甘宁边区的政权领导在共产党手里,C选项排除。抗日战争期间属于国共合作时期,D选项排除。8.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主要是因为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B.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美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D.美国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972年”“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进行淡化处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希望改善中美关系,以增加遏制苏联的筹码。故答案为B项。美国这么做是出于自身的考虑,排除A项;美国的反应与环境问题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9.“再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甚至连《圣经》也被……”这种情况应该发生于什么时期A.古希腊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6-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上帝受审(指怀疑上帝)”,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当时,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怀疑一切,只相信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而在奴隶制社会的古希腊不可能出现“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故A错误;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斗争“披着宗教外衣”,还未达到怀疑一切,故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甚至连《圣经》也被”,表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判断是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启蒙运动。10.“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这一评论符合哪国的历史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一味地激发民族仇恨心理,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反映了德国煽动民族复仇情绪,发动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浩劫,也导致德国战败被分解,故D正确;英国并不符合“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故A错误;美国是世界强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法国并没有落得“分裂”的下场,故C错误。故选D。11.1926年4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指出: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商品流转的条件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而从1926年开始的第二个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这反映了A.全面放弃新经济政策-7-B.确立重工业优先原则C.实施发展模式的转型D.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体现的是发展模式的转型,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苏联全面放弃新经济政策,A选项排除。确立重工业优先原则是在苏共十四大,B选项排除。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实现集体化的方针,从1929年下半年起,集体化运动开始,D选项排除。1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自2003年到2010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每年都比发达经济体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最高达到5.6个百分点。另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2017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为4.6%,远高于发达经济体。这表明A.发达经济体终将走向衰落B.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阻碍C.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发展D.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快速增长主要和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发达经济体终将走向衰落的说法不符合现实,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受阻,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C选项排除。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枸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決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8-届议员。据记,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17万人,其中只有的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雅典民主政体)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二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究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鏡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苯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対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回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国民政府建国大钢(孙中山,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2)依据材料二归纳国民政府的职责。(3)联系两则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政治蓝图是如何试图克服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缺陷的。【答案】(1)显著特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主权在民;轮流执政;实行选举制;直接民主;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2)职责:保障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参政能力,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力;实现民族自治和平等;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3)古希腊民主的主要弊端是直接的民主形式)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孙中山民主政治的蓝图主要是五权宪法、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开,另外设计出一个监察权负责监察各级官吏,考试权负责选拔官吏,从而避免直接民主的弊端。【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17万人,其中只有的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直接归纳即可。(2)职责:根据材料“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苯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故対于国内之弱小民-9-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进行直接归纳即可。(3)需要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及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如五权宪法进行分析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提出,“如果说,洋务运动傅重于物质文明的建构;戊成运动側重于精神文明的建构;那么,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所侧重的便是制度文明的建构。”——摘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