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历史9月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的宗法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项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项排除;利于邻里和睦有其影响,但是反映不了题旨,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晴】土楼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2.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人才B.引领人们的价值观C.加强了中央集权D.冲击了土族门阀制度-2-【答案】B【解析】【详解】从唐代诗人孟郊46岁科举登科后的自得和喜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做为重要的选官途径,对当时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B项正确;材料叙述了诗人科举登科后的喜悦心情,与科举制的选拔人才作用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对中央集权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科举制打破土族门阀垄断仕途作用的评论,D项错误。3.清朝打破了传统回避制度按政区划分的做法,改以百里为限,即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其目的在于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完善人才选拔机制C.防止地方势力做大D.瓦解地方宗法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可知,清朝采取异地为官的制度,通过异地为官可以避免为官者在乡土形成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防止官员偏袒徇情结党弄权在原地“坐大”并导致尾大不掉的后果,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地方监察制度、人才选拔机制无关,排除AB;D不是清朝采取异地为官的制度的主要目的,起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分析解答。4.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A.地方势力群雄并起B.刘氏家族大权旁落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3-外戚、宦官、权臣、武将把持朝政,都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故D正确;地方势力群雄并起是中央集权削弱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刘氏家族大权旁落,是表面现象,不属于根源,故B错误;宗法观念的原因也不是根源,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出现的根源”,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5.“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对材料正确理解能力。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轮番为治”的理念上,每位公民都可以直接行使参政权利。人人都有机会参政或拒绝参政的绝对自由,使得民主泛滥,政治如同儿戏。最终导致希腊城邦衰落,被马其顿控制。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所以C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6.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公元前357年……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宣布禁止高利贷……通过新的法案”等字眼是在说明古罗马是在不断地调整借贷关系的,是在不断的完善公民法的,所以整个变化-4-历程说明古罗马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故C正确;A项“习惯法”错误,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变化,不是原则,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业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B.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C.充分的选举自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托克维尔坚信选举资格势必会取消,体现了他对民主政治发展的信心和对选举资格限制的反对,强调了充分的选举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C项正确;在反对选举资格限制的同时,托克维尔更多的是坚信其必然被废除,A项不是对整个材料的正确分析;材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设想,没有说明美国已经取消了选举资格限制,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选举自由和民主政治的关系进行论证,D项错误。8.近年来的史学研究表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国王和代表议会的两大阵营里,各阶层的比例大体相当,都有贵族、乡绅、富商巨贾和一般商人,也有中小土地所有者和手工工匠。据此A.可以分析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B.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C.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D.能探讨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信息可以得出,当时英国两大阵营各阶层的比例大体相当,反映了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基本特征,这恰恰能够用来分析英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以及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基本原因。故答案为A项。B项,从中也可得出,这种社会结构明显不利于革命,排除;C项,划分英国两大阵营最明显界限主要在于宗教信仰,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5-除;D项,该材料也无法探讨英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因为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排除。9.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可知材料中恩格斯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材料反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并非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10.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6-【详解】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考查理解史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及已学知识可知A项体现“经济巨人”,排除;B、D体现“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排除;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不能体现上述特点,因为国家元首只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不一定说明元首的权力大小,再如英国国王也是国家元首,C项符合题意。故选C。11.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答案】A【解析】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发展,社会主义“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民族主义“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自由资本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故A项正确;材料中“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是指客观效果,不等于社会主义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概念混淆,故B项错误;是工业革命而非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催生与材料中“促进了”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表明社会主义兴起,历史的发展不再完全由资产阶级决定,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抓住材料主旨,根据“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12.“(领事裁判权)其损害我国的主权,自然无待于言了。然各国亦同蒙其不利(最重要的,如领事不晓法律,各国相互之间,亦须各归其国的领事审判。一件事情,关涉几国人的,即须分别向各国起诉)。且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中国决不能允许外国人在内地杂居……”(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意在说明A.一些列强有意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7-B.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C.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利于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D.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容易使列强之间产生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列强侵华。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领事裁判权固然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对于具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来说也带了种种不利,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一些列强会考虑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故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是体现不出材料的观点,故B项错误;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影响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点睛: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13.雷颐在《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中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C.以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可以看出,论者是在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点上认为太平天国是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故答案为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做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A项;“乌托邦”不是指关于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局限性-8-14.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