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南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公作迟”“分地速”可知,井田制阻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说明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生产方式2.明朝时,浙江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从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注: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的现象。该材料反映了()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B.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出现了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D.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材料所述与此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领域地位的变化,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城市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材料所述为农村现象,排除C;农民纺纱织布,以纱或布换取原材料棉花,在此过程获得收益,反映商品经济对农村的渗透,故答案为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民间手工业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2-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强调的是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ABC体现的是对政府控制的突破倾向,与材料结论主旨不符,排除;D是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商业发展表现,但没有质的突破。故选D。点睛:材料“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是解题的关键。4.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显示的信息说明当时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与当时民族工业产生有很大关系,故A项正确。B材料中没有体现;C是19世纪末期;D是甲午战争之后。考点:近代中国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表现和原因【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3-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5.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D.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答案】B【解析】解读表格信息,可知在江南制造局支出项目中,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的支出占到总计百分比的49.50%,是最主要的开支。这就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A项和C项在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错误,江南制造局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只归官府使用。6.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政府将一度下放的财权、银行权集中起来,取消企业利润留成办法,并从行政管理上对自筹资金的基建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削减,建设项目需纳入国家计划。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稳定社会秩序-4-B.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调整国民经济比例,恢复国民经济D.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答案】C【解析】依旧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央政府将财权、银行权集中,建设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的方式,有利于国家合理安排整体的经济建设,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稳定社会秩序不是主要目的,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原因,故排除AB项。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排除D项。7.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100)这表明我国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粮食产量100117128154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C.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多D.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来看,1950-1953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逐年增高,但是粮食产量不能够满足需求,这表明中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关系需要调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只反映出第二排的情况,没有联系第一排的情况;C选项只反映了第一排的情况,没有联系第二排情况;D选项错在材料中无法得知人口增长的情况。-5-8.“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D正确。A是生产力;B是四项基本原则。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南巡讲话内容9.下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197856.242.90.9199741.933.924.2200531.08.061.0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6-【详解】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到2005年公有制成分下降,非公有制成分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B项正确;乡镇企业有集体所有,也有私人所有,A项不是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影响所有制结构,C项均不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国际竞争,对所有制结构的影响,不起主要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10.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段报告的意义是A.纠正了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象B.表明经济建设重心由重工业转向农业C.开始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的改造D.是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答案】D【解析】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弊端,而中国之前的经济建设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所以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以及中共八大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正确;“左”倾错误尚未凸显、经济工作中心仍为工业建设、主张农轻重并重而并非以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心,可判断A、B、C三项错误.11.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烈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A.新式的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女子读天演论》反映了民族危机已经冲击着女性国人们的传统观念,选D是符合题意的,-7-正确;材料不涉及新式学堂教育发展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是否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表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女性读书早就为人们接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2.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妇女地位提高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社会的早婚习俗,从统治者来看是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从民间来看是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说明这种习俗的根源是自然经济,因此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农村早婚习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时间上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城乡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为A项。近代社会妇女地位较低,故B项错误。清朝被推翻是1912年,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故D项错误。13.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B.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C.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D.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答案】B【解析】“创立资源保护队”、“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说明罗斯福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故B项正确;社会救济并不能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故A项错误;生态文明发展理念-8-也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理念,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首要目标是缓解经济危机,不是资源保护,故D项错误。14.二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这说明法国A.推行社会福利制度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国有制为主体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保障立法”和“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可知,是国家在分配和生产领域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不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故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国家干预,故B项错误;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是私有制以外的一种经济形式,逐渐形成了“混合经济”,而非国有制为主体,故C项错误。15.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这种现象A.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B.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国际间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