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斯塔夫里阿诺新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则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材料“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的可知,这是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从而促使了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态度,故AB项排除;材料里提到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故D项排除。2.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C.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2-【解析】【详解】根据“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知,材料反映了把土地权转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又用来购买土地,说明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故C正确;材料反映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明清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3.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答案】B【解析】“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较好,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故B正确;1500年到1800年是明清时期,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C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排除D。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3-【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各国的相互借鉴,B错误。C错误,材料的重点在工业文明的扩展,并非交通工具变革,故D正确。5.“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于1881年投产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C.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一部分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可以看出,开平煤受到欢迎,打破了“洋煤”一统天下的局面,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故D项正确,BC项不选;材料中强调的是洋务企业的积极作用,而A项消极影响,排除。所以答案为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名师点睛】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积极方面:①洋务运动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这就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为学习西方开了风气。同时引进翻译外国的科技书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创建了三支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4-定的推动作用。(2)消极方面: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图强。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④经营管理腐败。6.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错误。7.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答案】D【解析】从“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而“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5-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说明当时社会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反映“势均力敌”,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冲突加剧”,排除B项;从“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来看,不能说明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8.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应的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时期,因此欧美把目光投向苏联,探讨为什么苏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的,所以经济危机未波及到苏联,排除A;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发展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选项,选择B选项。D选项范围过大,一五计划主要是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成就【名师点睛】俄国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在20世纪20-30年代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毒瘤——经济危机,苏联的公有制经济建设却蒸蒸日上。西方的学者开始研究这种优越性的体现,产生了凯恩斯主义,也就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实践就是罗斯福新政。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制度的弊端又显现出来,因此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如何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把握好一个度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9.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6-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苏联公有制的弊端,可以看出苏联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保留了一定的私人土地,所以A选项排出;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与此无关。10.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A.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答案】C【解析】“爱情婚配”指的是总统和人民之间的爱情婚配,即总统通过“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维护广大劳工的权利而非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政”是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而非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计划经济经验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1.有学者在谈及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建设时指出,资产阶级在某些方面的“宽容”,那也不过是“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A.表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B.不利于企业主的资本积累C.目的在于改善工人的处境-7-D.体现了资本家剥削方式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由“福利建设”是资产阶级的“宽容”,目的是“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是“福利建设”的本质是资本家的一种策略和调整,D项正确;火腿和香肠的比喻,是为了形象有解释福利制度的本质,不是说明西方的平等价值观的,A项错误;资本家的让步是为了其根本目的,这种宽容最后还是有利于企业主的积累的,B项错误;改善工人的处境是让步,是工人斗争的结果,不是西方国家福利建设的根本目的,C项错误。12.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C【解析】【详解】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A错误;越南战争爆发,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B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进行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相符,C正确;朝鲜战争停战,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D错误。【点睛】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召开,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执政时的各种理论,指出斯大林主义的错误,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和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