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以看出体现百家争鸣时期的关注民生,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与题干无关;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诸子并立,百家争鸣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影响了思想文化活跃,对应的文化现象是“诸子并立,百家争鸣”,C与题意相符,故选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代文化现象,排除A;“以法为教,焚书坑儒”是秦朝的文化现象,是对文化的摧残,排除B;“崇儒尚佛,兼收并蓄”是唐代时期的文化现象,排除D。23.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即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到西周时期的贵贱有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而非其他的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克己复礼4.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梁启超认为儒家()A.借助仁爱之心和谐人际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改革教育【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四个选项说法都符合孔子的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选C项。A项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有教无类;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借鉴不同文明。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实行3“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贵君轻”【详解】6.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详解】“仁者爱人”“民为贵”“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都是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体现出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孔子“有教无类”为教育思想,4孟子和荀子未体现教育思想,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都未体现农本思想或重农抑商,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7.《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法家学派B.道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材料中的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故答案为A项。儒家学派主张仁、礼,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小国寡民,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8.《汉书》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君权神授B.皇权至上C.天赋人权D.天人合一【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可以知道,反映的是通过神秘化的色彩突出汉武帝的地位,符合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需要掌握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9.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5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因此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⑤阴阳五行家,故答案为D项。兵家不在这个范围,因此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详解】10.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从“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看,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根据所学知识,独尊儒术主张主要为了控制思想,进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D项是A项的表现;B项是独尊儒术的内容;C项错误。11.如图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人正在辩经论道。假如图出现在两宋时期,反映了思想界新现象是A.辩论儒、释、道谁先发现世界的本源6B.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新儒学—理学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中国统治思想的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形成的理学是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因此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辩经论道能够反映三教合一的出现,B项符合题意;两宋时期三教合一形成了理学,所以他们的辩论反映的不是发现世界本源的问题,更不是冲突激烈,排除AC项;中国统治思想的主流始终是儒学,排除D项。12.“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理学思想。由“人欲中自有天理”可排除①,②正确;以“饮食”“美味”作比喻,可得出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正确。故选B。1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7【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存天理,灭人欲”。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C正确。AB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D为汉代董仲舒提出。考点: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点评:本题的关键之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程朱理学的本质是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黄老之学、佛学、陆王心学均强调人的气节,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考查的是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815.“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16.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制天命而用之【答案】B【解析】【详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的中主张,他们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民主启蒙的色彩,故B正确;A是孟子的主张,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排除A;C是董仲舒的主张,体现了儒学神学化的色彩,排除C;D是荀子的主张,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排除D。17.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答案】C9【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C项正确;工商皆本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重农抑商不是明末清初的思想成果,排除B项;明末清初没有民主思想,排除D项。1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未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思想的演变,题目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汉朝时期的董仲舒和明末清初时期的黄宗羲针对君臣提出不同的主张是与当时社会背景相关的,所以A项正确,B不符合孟子C不符合董仲舒D不符合汉朝时期的时代特点。【详解】19.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无认知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而为一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答案】C【解析】【详解】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源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故选C项;选项A、B、D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排除。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