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冲刺第2讲 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主题一史料实证(史料的鉴别、价值与应用)考情分析“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典题例证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事件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因为年代久远,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一定保存完好,不一定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故A项错误;不是所有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都能靠考古得到确证,故B项错误;材料中阿房宫的考古发掘证明《阿房宫赋》记载的错误,成为还原历史事件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考古发现对印证史料的重要性,与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无关,故D项错误。2.“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电影《一九四二》的宣传语,电影临近结尾处,有一句台词:“日本人真是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表现的是侵华日军的指挥官之一冈村宁次乘飞机视察灾区,提出要用军粮赈灾,其目的是收买人心,为其所用。有网友指出冈村宁次回忆录当中,并未查到相关的记录。同时,侵华日军相关政策的执行者日伪政府,也没有相关的记录。一时议论纷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影像资料多数经艺术加工,不足为信B.影像资料不同于影像史料,真伪并存C.回忆录是当事人亲身经历,客观真实D.政府记录也属于文献史料,准确全面答案B-2-解析影像资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经过甄别可以采信,故A项错误;影像资料真伪并存,材料中日本人给灾民发粮食就可能是伪的,故B项正确;回忆录带有当事人的主观色彩,不一定客观真实,故C项错误;政府记录不一定准确全面,故D项错误。3.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当英美剧团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演《彭赞斯海盗》而获得巨大成功时,它是在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事;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有影响,是因为胡适把它引进了文化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A.历史记录具有选择性B.历史记录并非完全真实可信C.人们无法完整地记录历史D.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两个事件,说明历史学家的历史记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目的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人们对历史能否完整记录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想表达的是历史记录的特点,不是事物本身有无意义,故D项错误。拓展延伸1.史料的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史料的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2.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①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资源,如史书、学术著作、档案文书、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账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报纸杂志、文学作品。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②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这类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的可信度高。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3-③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的研究,借以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口述史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的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2)按时间与价值分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又叫直接史料,它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当事人直接的观察与直接的回忆。②第二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衡量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与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3.史料运用(1)史料的搜集:主要包括利用工具书、追踪搜集(与问题关联的史料)、平时阅读搜集、调查采访、利用互联网等。(2)史料的整理: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按资料性质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按专题性质整理等形式。(3)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加以鉴别。(4)史料的解读:史料的“解读”不是“阅读”,需要解读者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读”出一般阅读者不易发现的信息,是一种史学研究者的基本功。①要判断史料的价值。出土文物客观、真实,但不详细;文献材料详细、具体,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首先判断史料的价值。②将材料与所研究的主题进行链接,寻找材料中与主题关联的信息。③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对于文献材料,首先要考虑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问题,他运用了哪些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判断材料是否可靠。④将此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链接,看是否能够相互印证。(5)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坚持公正、客观的史学观点;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尝试运用1.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故D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2.某历史学家认为“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该历史学家强调()A.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B.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考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C.可站在欧洲史学家的立场从总体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D.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可知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提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及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得出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故D项正确。3.1897年,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下列对材料所述艺术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5-A.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美国B.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还处于“默片”时代C.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材料所反映的艺术现象与电视同年代产生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是电影艺术。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自己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C错误;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故D错误。1897年的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故B正确。主题二小论文规范答题考情分析近五年江苏高考考情一览表2019第22题第(2)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018第21题第(2)问: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017第22题第(2)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016第22题第(2)问: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015第23题第(3)问: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题型剖析:目前江苏省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属于材料题的一种,但不同于其他文字材料题,它是一种开放性试题。历史小论文的考查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置命题。因此,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升华认识,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2.设问方式:主要有“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论证或论述材料中的某一观点(主题)”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根据论点一般分为三种(含答题结构):-6-第一种:论述类(史实+评论)。第二种:论证类(观点判断+论点+史实+理论分析)(论点+史实+结论)。第三种:材料评述类(判断+史实+理论分析)。3.评分规则:SOLO分类评价法(1)字数要求,280字左右。(2)分层次划等第给分。一般评定标准为:等级论点方面(2分)论据方面(5分)论证方面(2分)一等开篇明确提出观点(2分)按点给分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2分)二等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按点给分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能结合(1分)三等观点片面(1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分)四等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分)典题例证1.(论述类)(2019江苏常州1月)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的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政府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7-材料二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的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5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