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1政治体制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链接主干】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制度。3.近代西方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4.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5.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尝试(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6.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外重要政治制度创新的特点、影响【史论拓展】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其中,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西方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2.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4.作用: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治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考题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材料二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地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为“双重保障”。材料三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2-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设置情况,秦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中央结构的设置情况回答;古希腊,根据材料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区别,主要从二者的性质角度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从权力制衡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借鉴、影响因素等角度回答。答案:(1)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古希腊: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区别:古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政治。(2)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复合民主制”。(3)说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该法强调主权在民并借鉴美国1787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可以相互借鉴;民主制度建设受国情、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政治制度的差异、特点、影响及成因【史论拓展】中西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不同路径1.中西古代政治制度起源和形成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即专制主义路径和共和制路径,前者具有任命制、终身制和集权制等特征,后者具有选举制、任期制和分权制等特征。-3-2.古希腊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完全是切断血缘关系而冲破氏族藩篱的结果,而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则是血缘关系通过宗法制度得以延伸的结果。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逐步发展为公民权,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本质上为血统性的“个人”行使。前者演变为“主权在民”的路径,后者则演变为“主权在君”的路径。3.中西古人对政治制度的认知和思维路径,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政治制度的客观现实是一致的。不同的认知和思维路径,反过来制约着中西政治制度路径的演变。【考题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一信息从选举标准、选举方式、选举范围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不同特点,据材料一、二信息从中西权力的不同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因素,据材料二中信息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影响、民众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评价,从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及阶级局限性角度回答。-4-答案:(1)发展:选举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扩大。不同特点:古代中国,传承久远;自上而下,为民择官;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近代西方,吸纳与创新;自下而上,公民权利;立法保障。(2)因素:借鉴古希腊选举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评价:19世纪以前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从“人治”到“法治”社会的转变,但存在选区划分不合理、公民选举权利受到限制等局限。19世纪以后的选举制度完善了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但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中外围绕权力监督与平衡的变革及政治体制的演变趋势【史论拓展】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1.古代中国: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汉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唐朝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5年废除科举;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这些教育及选官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古代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克利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伯利克里的权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等等。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吸收古代中国官吏制度(科举)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倍受“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之苦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的眼里,公开考试、择优任官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考题训练】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时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监察网络。洪武年间曾制定《宪纲》四十条,后经宣宗、英宗两朝的修订,更为详细。正统四年(1439年),正式制定颁布的《宪纲条例》对监察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察对象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谓是事无巨细,使其成为一部“所定宪制甚备”的监察法规。据统计,明朝监察官员的总人数浮动在200—300人之间,这还不包括诸如巡抚、巡按和总督之类的监察官员人数。明朝监察官的职权更加广泛。明朝一改其他朝代所提倡的“风闻奏事”的制度,明令不允许“风闻奏事”,凡议论之事必须有理有据,不得捕风捉影、妄加揣测。-5-——摘编自郑永兰、梁润《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材料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受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在形式上是特别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代表”(韦伯语),麦杜思在《中国札记》中就强烈呼吁建立向全体臣民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直到19世纪晚期,英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在其影响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在法律上废除了政党分赃制,把自由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官员的选拔和录用中,体现了功绩制、政治中立和对公民负责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摘编自《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员任用制度的认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从监察网络、制度法规、监察官员、职权、证据等方面归纳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从中国科举制、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及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信息从人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体现的思想理念等方面归纳。第(3)问据材料一、材料二时间从制度创新特点角度回答。答案:(1)特点:体系严密;法规详细;队伍庞大;职权更广泛;注重证据。(2)原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开展;民主制度的发展;传统官员任用制度的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意义: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适应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需要;体现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3)认识:适时革新;保障社会公平;完善监督机制。